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船夫不救落水女,只知撈財物,結果溺死之女即其聘妻。】

 

正德年間,崇明縣某姓,撐船為業。

時當七月中旬,大風水漲,沿海居民漂溺致死無算。

當此時節,乃是會撐船或泳的救人種福的大好機會。

但他偏不救人,只顧撈物。

 

當他駕舟中流時,有女子手抱一箱,隨波而來,欲攀船求救。

他貪圖這箱,反用竹篙將人推開,那女子溺死了。

他得到箱子,得意地趕緊開箱,內有庚帖一張,姓名生辰,正是他的聘妻。

 

(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富商病危時將財寶和兩位絕色女兒託給素不相識的李約處理。】

 

兵部員外李約,嘗泊舟,與一商舟相鄰。

商主忽重病,邀相見;以一夜光珠贈,託以二女,女皆絕色。

翌日商主亡故,財寶數萬,一舟之人莫不窺覬。

乃悉錄其數,寄之於官,二女立為擇配。

當商主入殮時,復以所得夜光珠置商主之口,人無見者。

後商主之親屬來理財,請發視,夜光珠仍在。

咸為稱歎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鄭均見兄常收人贈禮,恐得受賄罪,便設法感化之。】

 

鄭均,字仲虞

兄為縣吏,常受人饋贈,數諫不聽。

乃脫身為傭一年餘,得錢帛,歸以與兄。

曰:「物盡,可復得;為吏坐贓,終身捐棄。」

兄感其言,遂為廉潔。

 

為尚書致仕,朝廷高其義,賜終身尚書祿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司馬光小時候對姊姊說謊剛好被父親看到,當場被訓斥糾正,從此便不再說謊。】

 

司馬光嘗語人曰:

 

幼時弄胡桃,姐年亦尚小,欲剝其皮,不得。

姐暫離去,一婢代剝之。

姐來問,曰:「吾剝也。」

先公適見之,呵曰:「小子!何得謾語?」

自是不敢謾語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家貧且父母病,行乞供親並娛悅之,天地同仰其孝行。】

 

孝子,武進 圩橋里人。

父母貧且病,自念不能供親,乃冒恥行乞。

所得食,雖極餓,不敢,必先以奉親。

有酒則跪進,跳舞唱山歌以悅父母。如是者十年。

 

鄉人感其孝,與之金,雇為傭不受曰:「吾親病,焉可一日離?自行乞,亦無空乏。有餘錢,延醫療親。」

 

後,父母相繼亡,乞得棺,脫己衣殮之。

時嚴寒,赤身忍凍,弗恤也。

殯於野,即露宿棺旁,日夜哀號,月餘死。

 

徐道之病死,被攝至冥府,立丹墀下。

紫袍官入報云:「孝子到矣!」

冥王迎入。吏人持公服,前請更衣。

道之就視,即也,因懇請為查其陽壽盡否。

登殿,冥王尊之上座,曰:「久仰孝行,玉帝有旨召君,非地府敢驚瀆也。」

查陽壽,尚當活一年。

道之遂甦,述其事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崔篆給犯人改過自新的機會。】

 

崔篆王莽時為新建大尹。

至治,見獄填滿,垂涕曰:「陷人於井,彼皆何罪而至此?」

遂理出二千餘人。

掾吏叩頭固爭。

曰:「邾文公不以一人易其身,君子謂之知命。如殺一大尹,贖二千人,蓋所願也。」

卒釋之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不假他人之手,僧人道紀親自事奉母親。】

 

道紀,道行高邁。

鄴城東講經,往即擔奉其母及經像等。

語人曰:「母必親供者,以福與登地菩薩等也。」

衣著飲食,大小便利,皆躬為經理。

有助之者,輒拒之,曰:「吾母,非爾母也。」

道俗聞者,多感化焉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買了叔叔的房子就拆了重建,教叔叔情何以堪?張邦奇知道父親的心意,立刻將房子還給叔叔,還連錢都不要回來,也是非常孝順的。】

 

洞雲 翁,文定公 邦奇之父也。

邦奇為學憲時,廳事僅二楹,上官過訪頗不便。

旁一楹,邦奇之叔所居。

適叔願售,邦奇倍價買之,並將重建。

 

邦奇告於翁,翁知其倍價,悅甚。

已而,翁忽潸然淚下,邦奇訝問故。

翁嘆曰:「吾想一旦拆彼屋以豎我柱,其夫婦何以為情?」

邦奇惻然曰:「大人寬心,兒當還之。」遽抽身取券。

翁曰:「我計其錢已隨手償人債去矣!」

邦奇曰:「其錢也不取也。」

翁乃欣然曰:「若然,慰我甚矣!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翥常為他人著想,寧可自己吃虧,也不與他人計較。】

 

楊翥,字仲舉。篤行不欺,仁厚絕俗,善處人所不堪。

 

鄰簷雨水溜落其家,家人不平。

曰:「晴日較多,雨日較少也。」

 

偏愛驢,常騎代步。

鄰人產子,恐所乘驢鳴驚之,即賣愛驢,自己步行。

 

墓碑為田家兒推仆,墓丁奔告。

公曰:「兒傷乎?」

曰:「無之。」

曰:「幸矣!善護兒,勿懼也。」

 

鄰侵其址三尺,家人函告之。

提筆詩曰:

餘地無多莫較量,一條分成兩家牆,

 普天之下皆王土,再讓三尺又何妨?

鄰知亦讓三尺,後人稱之「六尺巷」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自己年紀愈大,表示父母年事更高;李瓊盡心親自奉養母親。】

 

李瓊娶妻有子,而移居母之室,夜常十餘起。

母每諭之曰:「汝年來筋力頗憊,盍求婢以侍我?」

曰:「凡母所欲,不親經手,意如有失。」

其母遂不之強。以是家人無敢怠惰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一般人活在妄念之中,故不覺得自己有妄念;如魚在水中,不覺有水。必須自我覺照的能力夠強,才能看出善惡念孰多。既能分別善惡,就能止惡揚善。】

 

康靖公 趙概,嘗置瓶豆於几案間,每一念起,必隨善惡,以豆別之。

善則投一白豆於瓶,惡則投一黑豆。

初則黑豆絕多,既而漸少,久則善惡二念俱忘,瓶豆二物,亦棄而不用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 

治心之法,先儒有省察、克治二義。

趙公以黑白豆分別善惡,似專屬省察一邊;然既省,則自思克矣。

初則黑豆絕多,既而漸少,克治之效也。

人非上哲,必須有所借以自檢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救命恩人豈敢殺之,夫人知二將之念恩,故用以救城民眾。】

 

建州 太傅,妻氏,素有賢德,智識過人。

太傅出兵,有二人違令,欲斬之,氏密使二人逃去。

二人奔南唐為將。

 

南唐建州,州破。

時太傅已死,二將以金帛贈氏,且授以二白旗曰:「吾將屠此城,夫人植旗於門,吾戒士卒勿犯。」

氏返還金帛,旗亦不受,曰:「君幸念舊恩,願全此城之人。必欲屠之,吾家與眾俱死耳,不願獨生也。」

二將恐氏亡,又感其言,遂止。

 

夫人所生八子,皆登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信純醉臥草中,遇火來燒,愛犬黑龍以溪水濕身來灑,以救主人。】

 

孫權李信純襄陽 紀南人也。

家養一狗,字曰黑龍;愛之尤甚,行坐相隨,飲饌之間,皆分與食。

 

一日,信純於城外飲酒大醉,歸家不及,臥於草中。

遇太守鄭瑕出獵,見田草深,遣人縱火爇之。

信純臥處,恰當順風;犬見火來,乃以口拽衣,亦不動。

臥處近一溪,相去三五十步。

犬即奔往入水,濕身走來臥處,周回以身灑之,獲免主人大難。

犬運水困乏,致斃於側。

俄爾信純醒來,見犬已死,遍身毛濕,甚訝其事;睹火蹤跡,因爾慟哭。

 

聞於太守。太守憫之曰:「犬之報恩,甚於人,人不知恩,豈如犬乎?」即命具棺槨衣衾葬之。

紀南義犬葬,高十餘丈。

 

(東晉 干寶《搜神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劉德不敢娶大將軍霍光的女兒,因此不被牽連入罪。】

 

大將軍霍光重造室,權傾中外,因為敬重劉德的品學,想將女兒嫁給他。

 

氏盛滿,不敢娶。

 

氏敗時,姻屬相連坐誅的近千家,獨以畏盛滿得免。

 

(民初 李圓淨《人鑑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沈元用恃才傲物愛表現,結果卻輸給謙謙君子的宋肅王。】

 

宋肅王沈元用同使北地,館於燕山 愍忠寺

見一碑,辭甚駢麗,凡三千餘言。

元用素強記,即朗誦一再。

肅王且聽且行,若不經意。

 

元用歸館,欲矜其能,取筆追書;不能記者闕之,凡闕十四字。

肅王視之,即取筆盡補所闕,又改元用謬誤四五處;置筆他語,略無矜色。

元用駭服,語云:「休誇我能勝人,勝如我者更多。」信不誣也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)

 

陳幾亭曰:

「君子有二恥:

矜所能,恥也;飾所不能,恥也。

能,則謙以居之;不能,則學以充之。

君子有二惡:

嫉人所能,惡也;形人所不能,惡也。

能,則若己有之;不能,則捨之。」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范仲淹范純仁父子同心捨財物救濟他人。】

 

范仲淹次子純仁,亦一代名相。

純仁嘗受父命,解麥到蘇州。麥脫售後,路見石曼卿

說:「三喪未葬。」純仁就將麥金給了他。

又說:「二女未嫁。」純仁再將麥舟給了他。

純仁回見父親,說起曼卿事,以麥金給他,還是不夠。

公說:「何不連舟也給他?」

答曰:「與之矣。」

公曰:「善!」

氏父子一心同德,真是千古的佳話了!

 

(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眼見兄長將敗,趙彥霄故意要分產,因而保住部分祖產。】

 

趙彥霄與兄彥雲,雙親喪後,兄弟同居二十年。

 

彥雲浪遊廢業,彥霄數諫不聽,遂求分產。

分後五年,兄之產業蕩然,債務盈門,漸欲逃亡。

弟遂於除夕置酒,迎兄嫂飲。

告曰:「弟初無分產之心,以兄用度不節,唯恐悉皆蕩盡,不得已而分。今幸守先業之半,尚足供伏臘之需。今請兄嫂仍復同居,以主家事。」

即取分書焚之;倉庫管鑰,悉付兄嫂收掌。更出所蓄,償諸債主。

兄嫂愧謝不已;爾後,處事謹節,治家勤儉。

 

彥霄與子,其年同登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剛穿新鞋,走路都很小心;然而一旦弄髒後,就不再謹慎了。做人亦復如是。】

 

王廷相嘗謂張瀚曰:

「昨雨後出街衢,一輿人躡新履;

 自灰廠長安街,皆擇地而蹈,兢兢恐污其履。

 轉入貰城,漸為泥濘,偶一沾濡,更不復顧惜。

 居身之道,亦猶是爾;倘一失足,無所不至矣!」

 

(明 張瀚《松窗夢語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于明英幫學生寫作業,自己考試皆不上榜。】

 

中塾師于明英,力學強記,甚得時名。但惟知自為,不肯講論。

 

時喜遊覽,不加檢束,且善於塗飾。生徒課藝,己恆代草,冀以欺其父兄。

 

屢試棘闈不中,晚遭退黜死,子孫無識字者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孝養父母應如崔沔親自為之,若請人代勞,用心即弱矣!】

 

崔沔,少有至性。母失明,傾家求醫。躬親奉養,不脫冠帶者三十年。

天氣溫適,美景良辰,必遊宴,笑談陳說於前,致母忘其所苦也。

年亦高,官已尊重,躬與子姪,植果以致敬。

母卒,瘠形吐血,茹素終身。

仕至中書侍郎,子佑甫,為賢相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