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古時賢德所教就是不一樣,現今有多少父母會這樣教呢?我看大概是身為父母的都做不到吧。】

 

教子曰:

 

事師如事父,凡事必咨而後行。

朋友年長以倍,丈人行也。

十年以長,兄事之。

年少於己,而事業賢於己者,厚而敬之。

 

居處須是恭敬,不得倨肆傲慢。

言語須要諦當,不得戲笑喧譁。

凡事謙恭,不得尚氣凌人,自取恥辱。

 

不得多飲,荒思廢業。

亦恐言語差錯,失己忤人,力當深戒。

 

不可言人過惡,及說人家長短是非;有來告者,勿答。

 

見人嘉言善行,則敬慕而記錄之。

見人好文字,則借來熟看,或錄而咨問之,思與之齊而後已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母親被賊擄走,鮑出不顧生死救母。】

 

鮑出 興平中人。

三輔亂,兄弟四人居家奉母。因無食,留母守舍,偕行採蓮子以供母。

 

餓賊數十人擄其母,以繩縛手而去。

兄弟歸,欲追賊。

兄弟皆云:「賊眾多,當何如?」

曰:「母為賊縛手擄去,蒸煮食噉,尚慮活命何為?」乃獨追賊。

 

賊布列待之,砍賊四五人。

賊走,復合圍。

跳越圍,又砍數人。

賊將母離去,復追擊之。

見其母與鄰媼同為繩串連,益奮擊賊。

賊問曰:「卿欲何得?」

指其母示之,賊解還母。

鄰媼望求哀,復砍賊。

賊曰:「已還卿母,何為不止?」

又指鄰媼曰:「我嫂也。」

賊復解還之。

母不能行,乃以籠盛母,負之而歸。

 

母年百餘乃終,時年已七十餘,行喪如禮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呂洞賓當初學仙法時,鍾離要教他點鐵成金之術,知五百年後會恢復為鐵,就不願學,以免害到後人。】

 

鍾離初授丹予呂純陽,點鐵為金,可以濟世。

純陽問:「終變否?」

曰:「五百年後,當復本質。」

純陽曰:「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,吾不願為也。」

鍾離曰:「修仙要積三千功行。此一言,三千功行俱滿矣!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羅循失衣,室友尋盜者並公開舉發,羅循擔心壞其名聲,故不認衣。】

 

羅循,號雙泉吉水人。

會試時,失其毛衣。

同舍生不自安,物色竊者,同訪之。

比入座,故探其囊,出衣示

趨而出,謂其人曰:「物偶相類,彼醉語耳。」

歸語同舍生曰:「我失衣,初無所損;彼若得惡聲,我尚得為士人耶?」

同舍生始愧謝不如。

是年登第。子即洪先,後為狀元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不收不義之財,又平反冤獄,即獲金榜題名。】

 

萬曆年間,某赴試過杭州,往謁房師 理刑某。

有一賊主在獄,其眾願以千金賄賂釋其主。

理刑屬意曰:「縱虎傷人,於心何忍?誓弗敢為。」理刑甚重之。

 

另有富家妻以孕亡,而內翁誣以人命,出二百金為見面禮。

訪,知其誣,慨然曰:「伸冤理枉,正吾輩事,何必計謝!」

即言於理刑,釋之。

 

夜夢神語曰:「君拒非義之財,救無辜之命,上帝已賜汝第矣!」是科果登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安石的兒子王雱討論實施肉刑,不久即入地獄。】

 

王安石,曾與其子,議討恢復肉刑,然不久即死。

 

一日,本府一牙校參見,乞屏左右,言:「昨夜恍忽至陰府,見公子帶鐵枷頗苦。公子令某白相公,意望有所薦拔。某恐相公不信,遲疑間,公子云:『但說某時某處所議之事,今因此議備受慘毒。』」

 

安石悟其事,不覺大慟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肉刑雖未復,而立心慘虐,天必殛之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大老婆想餓死小老婆,聰明的八歲長子王毓俊設法拯救,並撫育幼弟長大。】

 

王毓俊,侍御復齋之子也。

復齋嘗買妾,然困於妒妻。

 

復齋出按時,妻閉妾一樓上,欲令飢死。

毓俊時方八歲,詐母曰:「飢死,人謂不賢。不如日食以粥湯,令其徐死。」母從之。

毓俊暗以小布囊藏乾食餉之。

 

半歲餘,妾產子,潛養於他所。

及侍御卒,毓俊撫幼弟成立,無異同母產。

 

毓俊生子甚多,皆顯達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詢讚他殺人,成人之惡,得報連坐死罪。】

 

楊詢性巧媚,善揣人意,慫恿之以得其歡。

丹陽楊開,性暴橫,果於決責;與最厚,每事必訪。

明知其非,不敢有所忤,一切美而已。

 

一日盛暑中,杖公吏及繫囚四十餘人,二人死。猶盛稱其快。

後夢至一處,金紫者譴之曰:「成楊開之惡者,汝也,罪當坐汝。」

數日,果中惡疾而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呂希哲年少時,其母即嚴格要求規矩,並聘請嚴師教書,所以日後才大有成就。】

 

呂希哲原明正獻公 公著長子。

 

正獻公家居,簡重寡默,不以事物經心。

申國夫人,性嚴有法度,教子事事循規蹈矩。

 

大寒暑雨,侍立終日,不命之坐不敢坐。

日必冠帶以見長者。

雖甚熱,在父母前,不得去巾、襪、褲。

不得入茶坊、酒肆。

市井里巷之語、鄭衛之音,未嘗一經於耳。

不正之書、非禮之色,未嘗一接於目。

 

焦千之者,方正士也,正獻公延之使教諸子。

諸生小有過差,端坐竟日不與語。

諸生恐懼畏服,方略降辭色。

 

希哲方十餘歲。

內則正獻公與夫人教訓如此之嚴,

外則先生化道如此之篤,

故德器成就,大異眾人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晉陵城東顧成,娶氏女為媳。

 

媳寧返母家。時疫勢甚盛,轉相傳染,有一家數口俱斃者,有巷不留數人者,令人神悸股慄,至親不敢過問。

 

先得是疾,婦及諸子凡八人,俱伏枕待命。

媳聞信,急欲趨視,父母力阻之。

女曰:「夫之娶妻,原為翁姑生死大事。今翁姑俱病篤,忍心不歸,與禽獸何異?吾往即死,不敢望父母顧也。」遂隻身就道。

 

家明見鬼物相語云:「諸神皆護孝婦歸矣!吾等不速避,受譴非小。」

一家八口俱得活,此順治甲午三月事也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范仲淹年輕尚貧時,即心存仁厚為人著想,後來做到宰相。】

 

范仲淹少年喪父,又家,日食虀粥一角。勤苦讀書時,即以天下為己任,常說:「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」

 

嘗問相士:「能作宰相否?」再問:「能作名醫否?」相士怪他前後兩問相差得太遠。

他說:「因為只有宰相和名醫,才可以救人。」

相士歎道:「君仁心如此,真是宰相!」

 

從政後,每感激論天下事,奮不顧身,因此士大夫矯厲尚風節,蔚為一時的風氣。

常想贍養族人,後為宰相,即捐置良田千畝,稱為義田

 

(李圓淨《人鑑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大年壯年,常欺侮周翰朱昂兩位老臣,結果活不到老,就死了。】

 

楊大年周翰朱昂,同在朝廷;二人已老,方壯盛,每輕侮他們。

周翰覺得難堪,便正色對他說:「君莫欺我老,老終留與君!」

朱昂從旁搖手道:「莫與,莫與,免為人侮!」

可憐楊大年當日聽不懂這兩位老人家的諷示,未能猛省回頭,後來壽止四十九歲,欲求為老翁而不可得!

 

(李圓淨《人鑑》)

 

凡氣盈的,必非遠器。

有識見的人,對於趨吉避凶,斷然由我,豈肯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?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屠勳詳查囚案,找出無辜者,原本註定無子,後得三子皆任高官。】

 

屠康僖人,為刑部主事。

嘗宿獄中,細詢諸囚情罪,得無辜者若干人。

公不自以為功,密疏其事,以白尚書。

後朝審,尚書摘其語以訊諸囚,遂釋冤抑十餘人,一時咸頌尚書之明。

公復稟曰:「輦轂之下,尚多冤民;四海兆姓,豈無枉者?宜五年差一減刑官,覈實而平反之。」

尚書為奏,帝允其議。

 

時公亦差減刑之列,夢神告曰:「汝命無子,減刑之議,深合天心,賜汝三子,皆衣紫腰金。」

是夕,夫人有娠,後生應塤

次生應坤應竣。三子皆顯官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兄弟六人被誣告,鄭湜與其二哥鄭濂爭著擔罪,明太祖知道後,特別召見封官。】

 

鄭湜 洪武中人。

胡惟庸既敗,有仇怨告訐者,率指兄弟交通惟庸

兄弟六人,吏捕之急,諸兄欲行。

曰:「弟在,豈忍諸兄罹刑耶?」遂獨詣吏。

仲兄,先有事於京師。弟至,迎謂曰:「吾家長,當認罪,弟無與焉。」

曰:「兄老,吾往辯之。萬一不直,弟當伏辜。」二人爭入獄。

 

太祖聞之,俱召至廷,勞勉之。

謂近臣曰:「有人如此,而肯從人為非耶?」遂擢為參議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老兄弟了還會爭執,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該如何做了。】

 

馬恭敏公,作守。

有兄弟,老而爭產不休。

公命取一大鏡,令兄弟同照之。

見面龐相似,鬚髮皆皓然。

泣悟交讓而出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)

 

妙處絕不容言!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溫良恭儉讓,也要有善教之父母從小培養才行。今人見幼子跌倒莫不趕緊扶起,少有責其行不安徐者。今人抽煙飲酒,也有教幼兒嚐試者。今人知兒在校被欺,也有至校打同學者。這樣能教出成才之子女嗎?】

 

夫人,大中公 之妻,程顥程頤之母也。

事公婆盡孝,治家有法,而性謙順自牧。

雖小事,必稟之大中公而後行。

 

不喜鞭打侍婢;待僕妾以悅色,唯恐有傷。

諸子若小有呵責侍婢,必戒之曰:「貴賤雖殊,人則一也。」

 

獨諸子有過,小則詰,大則請命於大中公,必求其改而後止。

嘗曰:「子之所以不肖,皆母蔽其過,則父不知,而無由以正之也。」

 

母生男六人,所存二,珍惜非不至矣!

才數歲,行而或跌,家人急前扶抱,恐其驚啼。

母未嘗不呵之曰:「汝若安徐,寧至跌乎?」

 

飲食時常置子於座側。

加料調羹,即叱止之曰:「幼求稱欲,長當何如?」

 

子與人爭忿,雖理直亦不佑。曰:「患其不能屈,不患其不能伸。」

 

故二夫子少時,便於飲食衣服一無所擇,絕無惡言罵人。

及長,遂成大儒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徐一鵬心電感應父親生病,趕回家途中遇虎擋道,孝心所感,虎即離去;父本應命終,亦因其孝心,特獲延壽。】

 

徐一鵬季祥人。

至孝食貧,授徒海濱。

 

一夕感異夢,覺語主人曰:「吾父或有恙。」遂辭主急馳歸。

夜過一嶺,遇虎當道。

季祥祝曰:「吾為父病馳歸,即磨虎牙,吾何怖焉?」

虎遂回頭曳尾離去。

 

及歸家,父果病昏;季祥至,即急

曰:「兒適歸,可無道遇虎乎?予頃被攝至一公府,見緋衣者曰:『爾數當終。爾子純孝所感,虎避不敢前。為孝子故,特延爾一紀。』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吳次魯的妻與子為之娶妾,入門前知為病婦,妻與子欲退婦,不願誤婦與他人,迎入門,年餘,妾即病癒產子。】

 

吳次魯,年五十餘,有一子名國彥

自念孱弱,為香火計,欲其父再生子,請於母。

母語次魯

曰:「貧家有子足矣,安用多為?」

 

母子乃私罄衣飾,置一妾。

將入門,知一病婦也。

醫云不治,但亟賣,猶可得值。

母子乃令元媒改遣。

次魯知之,曰:「我既為人誤,安可復誤他人?且此妾在吾家,猶可望生;一出吾門,萬無生理。所得不過十金,安忍棄之?」

 

自是,妾病日癒。

忽有孕,踰年,產一子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宋神宗臨要坐轎,官吏才發現沒有墊褥,神宗察覺,故意談他事而不計較。】

 

北宋神宗 元豐六年冬祀,群臣導駕,即進輦。

輦中忘設衾褥,急取之,尚未至。

帝覺察之,乃顧左右而問他事。

少後褥至設之,帝遂升輦。

故官吏無罪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 

凡寬以待人,而使人慚愧至無可容身,其不寬孰甚焉!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貧母掘地得金,絲毫未取,祈願兒子有所成就。范仲淹也有類似經歷。】

 

李景讓之母,早寡而貧。

嘗掘地,得金數斛。

拜禱曰:「天蓋以亡夫之餘慶,憐吾母子貧苦,故賜此。若果如此,則寧願諸孤兒學問有成,此金不願取也。」遽掩之。

已而景讓兄弟皆貴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 

范文正亦極貧,嘗得地埋金,而不取也。

已而為相歸,有求施造寺者,欲出前埋金付之,則無有矣;只有 契 細書 歷仕祿入,如其金數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