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為官時,常詳查死刑案件,試圖找出活路。】

 

歐陽觀廬陵人,有學行。歷綿二州推官,留心讞獄,唯恐不得實情。

 

嘗某夜對燭治官書,但屢廢而歎。夫人問其因。

曰:「此死獄也,我求其生而不得耳。求之而不得,則死者與我俱無恨也。況能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,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。夫吾常求其生,猶失之死,而世人卻常求其死也。」

 

生子,未及成立,而卒。母夫人嘗以是事語,且曰:「吾不能必知汝將有成否,但知汝父必有良後也。」

果及第,為賢相。帝追封鄭國公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單身的孫薩原本抽中要當兵,其兄孫棘已有二子,願代其弟;帝聞,特許皆免。】

 

孫棘代人。

抽丁從軍,弟中。

氏囑夫曰:「君為家長,豈可諉罪小郎?姑臨亡,以小郎囑君;今其未娶,家道未立。君已有二子,死復何恨?」

遂詣郡,願代辭謝自引,不願兄代。

太守張岱疑其不實,分置,令吏私察之。

各報以從其所請,顏色並悅,甘心赴死焉。

遂上表,詔下特免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一般人抓到認識的人偷自己的東西,最多是放行而已;能夠再送珠寶的,應該沒幾個,尤其是自己也不富裕時。】

 

劉莊襄,大父曰仲輔,自少仁恕愛物。

初婚之夕,家尚貧,有一偷兒入室;公驚視之,乃所識人。

公曰:「乃汝耶!想以貧故為此。」

檢夫人首飾數件給之,令去,曰:「我終不言。」

其後夫人訊之,公曰:「已許不言矣!何見問?」

 

及公歿,有一族子製衰服,頭觸棺,哭極哀。

人疑其為偷兒,而有善行,蓋愧而改也。

 

公既以孫貴累封,後甲第不絕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為了兒女好,嚴格教育才是對的;但現今不少父母都把獨生兒女寵壞了,這種父母日後一定會受到寵壞兒女的惡報。】

 

劉忠肅公摯兒時,父居正督課極嚴,動必繩以規矩。

或謂曰:「君止一子,獨不可少寬耶?」

居正曰:「正以一子,不忍縱也。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阮孝緒外出,母病於家,即感應而回;入山為母尋藥,感神異而尋獲。】

 

阮孝緒,字士宗

鍾山聽講,母忽有疾,兄弟欲召之。

母曰:「孝緒至性冥通,必當自到。」果心驚而還。

 

母藥必須生人蔘,舊傳鍾山出。

孝緒躬歷幽險,累日不值。

忽見一鹿前行,孝緒隨之至一所,鹿忽滅。

就視,獲蔘。母立癒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雙胞兄弟先同運勢,弟後私通,命運即乖。】

 

豫章地方有雙生子,相貌既同,聰明文才如一。

及應考,同時補博士弟子。

娶後一年,同日生子。

再應考,又同補餼。

 

至三十一歲,偕赴省試時,鄰居有美孀,私挑兄。

被兄正色拒絕,並誡弟說:「你我貌同,恐再挑你,切莫作損德事!」

不聽勸,竟私與婦通,並許考中後即娶為妻。

婦亦不知有兄弟二人。

 

發榜時,兄得中,弟竟落第。

弟騙孀婦道:「我今雖中,待發甲後迎娶更有光彩。」

並稱短缺資斧,婦將積蓄盡給了他。

 

明春,兄發甲,弟仍落第。

婦日夕盼望,消息全無,抑鬱成病而死。

 

次年,弟的愛子忽夭折,因痛哭而盲,不久亦死。

兄卻多子多孫,享受福祿。

 

可見他們雖是雙生同命,但後來心地有異,禍福也就兩樣了。

 

(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年長者拜年輕者為師。】

 

吳江 流慶菴 無為 能公,齒先予,德先予,出家先予。

予早歲遊蘇湖間,與同堂坐禪。

 

及予住雲棲,公來受戒,求列名弟子。

予謝不允,則固請曰:「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,我何人斯,自絕佳會

不得已,如董蘿石新建故事,許之。

 

以賢下愚,有古人風,筆之以勸後進。

 

(明 蓮池《竹窗隨筆》)

 

註:董蘿石年六十八,禮王守仁為師;時陽明先生年五十二,世宗封為新建伯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意外之財,徐孝祥用以利眾,以福修福,後福益大。】

 

徐孝祥吳江人。

隱居好學,布衣草履,恬淡無欲。

一夕,散步後園,見樹根一坎坷,諦視,有石井。

啟之,皆白金也;亟掩之,一毫未取。

 

後二十餘年,歲大饑,民不聊生。

乃曰:「是物當出世耶!」

啟穴,日取數錠,收穀散貧,全活甚眾。

 

時,有女出嫁,惟荊布遣之,於藏中物,錙銖無犯。

純夫,發解,官翰林承旨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劉大夏為了避免勞民傷財而藏匿文件,雖然害一人受刑,但救了不少人命並節省龐大費用。】

 

劉大夏為車駕郎中。

有人言先朝遣鄭三保至西洋,獲寶無算。

上命兵部查三保至西洋水程。

項忠為為尚書,使吏檢舊案。

先入,檢得藏之,故吏不得。

笞吏,令復檢;三日不得,終祕不言。

會有諫者,事遂寢。

 

詰吏,以庫中案卷,焉得失去?

在旁微笑曰:「三保下西洋時,所費錢糧數十萬,軍民死者萬計。縱得珍寶,何益?舊案雖在,亦當毀之,尚追究有無耶?」

降位再揖而謝,指其位曰:「公陰德不細,此位不久屬公矣!」

 

果至其位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摘錄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地風俗怕被傳染,一人有病就全家迴避;辛公義岷州刺史,便親自示範,遂一改舊習。】

 

辛公義,任岷州刺史。

俗畏疫,一人病,闔家避之,因此病者多死。

公義命皆抬置廳事,暑月廳廊皆滿。

公義設榻,寢處其間,捐俸具醫藥,身自省問,病者多癒。

乃召其親戚諭曰:「死生有命,豈能相染?若能相染,吾死久矣!」

眾皆慚謝而去,風俗為之一變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寔做人公正又善於開導,鄉民信任其調解;乃至「樑上君子」成語的由來。】

 

陳寔仲弓,平心率物。

鄉人爭訟,輒求判證。諭以曲直,開以至誠,皆感動至曰:「寧為刑罰所加,毋為君所短。」

 

有盜,夜入其室,止於樑上。

知不發,呼孫訓曰:「人不可不自勉!不善之人,未必本惡,習以成性,遂至為非。樑上君子是矣!」

盜驚,投地規罪。

曰:「視君狀貌,不似惡人,宜深克己返善,此當由貧困。」贈絹二疋以歸。

自是,邑無盜者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教導子女要把握機會教育,家庭應以品德、禮儀為主,從小細節上著手,子女習以為常後,大地方就不容易出錯了。】

 

陳了翁,日與家人會食,男女各為一席。

食已,必舉一話頭,令家人答。

一日問曰:「並坐不橫肱,何也?」

孫女方七歲,答曰:「恐妨同坐者。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)

 

李亦人曰:「凡人日用行常,及古人單辭片語,皆有一至理寓於其間;特習而不察,遂視之貿貿耳。若為父兄者能處處指點,俾為子弟者在在思惟,道理有不日熟,見解有不日開乎?」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任元受為了母親的健康而研究醫書,遂成專家。】

 

任元受人。

母老多病,元受遍閱方書。

凡母致疾之由,或以飲食,或以燥溼,或以語話稍多,或以憂喜稍過,五臟六腑中,盡皆洞見曲折,不待切脈而知,用藥必效。

 

張魏公欲辟之入幕,元受力辭曰:「即使吾有神丹可以長生,必以供母,不以獻公,況能捨母而與公軍事耶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雖然人們只是在心中盤算,也會被鬼神記錄。衛仲達因為動太多惡念,不能做高官。】

 

衛仲達初為館職,被攝至冥司,冥官命冥吏呈善惡二錄。比至,則惡錄盈庭,善錄僅如箸小。官色變,索秤稱之,則小軸乃能壓起惡錄。

官善曰:「君可出矣!」

仲達曰:「某年未四十,安得過惡如是之多?」

官曰:「不然。但一念不正,此即書之,不待其犯也。」

曰:「然則小軸中所書何事?」

曰:「朝廷嘗大興工役,修三山石橋,君上疏諫止之;此諫稿也。」

曰:「某雖言之,朝廷不從,於事何益,而能有如是之力?」

官曰:「朝廷雖不從,然念之在君者已是。假使聽從,則君善力何止如是,將乘此而獲度世矣,尚得而攝君乎?奈何惡念過多,力已減半,不可復望拜大官職。」

後果止於吏部尚書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劉寬心胸寬大,從容不迫,為人著想,恕人過失;一般人還真不容易都做到。】

 

劉寬文饒,性仁恕;雖倉猝,未嘗疾言遽色。

 

有人失牛,就車認之。無所言,下駕予牛,自步歸還。

有頃,認者得其牛,送還謝罪。

曰:「物有相類,事容錯誤。幸勞見歸,何為謝之?」

 

一日,當朝會,嚴裝已訖,婢奉肉羹,誤污朝衣。

神色不異,徐言曰:「羹爛汝手乎?」

 

官侍中,封逯鄉侯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博父親代人保管錢財,即使其人去世,也不貪圖這筆錢,主動還給其人兒子。】

 

太師蒲州人也。

其父服賈淮揚,眾商服其行誼,推為鹽祭酒。

 

關中鹽商,急於還鄉,將千金寄公處,二年不返。

公取埋花盆中,上植時卉。

遣人於關中物色之,則商已謝世矣!

 

止有一子,不知有金寄公處。

公邀之至,指花盆謂曰:「此若翁所寄千金也。」

其子愕然不敢取。公曰:「係爾家物,何必辭?」

其子叩謝,攜金而去。

 

後生太師,歷官吏部尚書。孫俊民,戶部尚書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竇禹鈞雖註定無子且短命,但以行善之功德而得五子且壽八十二。】

 

竇禹鈞燕山人,年三十無子。

夢亡祖父謂之曰:「汝命無子,壽且促,當早行善事。」

 

公為人素長者:

於同宗外姻,有喪不能舉者,為出錢葬之,前後凡二十七喪。

孤遺女,及貧不能嫁者,為嫁之,凡二十八人。

故舊相知,遇其窘困,必擇其子弟可委以財者,隨多寡貸以金帛,俾之營運。

四方貧士,賴以飲食者,不可勝數。

建書院四十間,聚書數千卷;禮聘文行之儒,以育四方之俊。

其貧無供頓者,資給之。

賴以成名者,前後接踵。

 

公每年收入,除伏臘供給外,皆以濟人。

家惟儉素,無金玉之飾、衣帛之妾。

復夢祖父告曰:「數年來,上帝以汝有陰德,名掛天曹,延壽三紀,賜五子榮顯,福壽而終,充洞天真人位。」

復囑曰:「陰陽之理,大抵不異。善惡之報,或發於現世,或報以來世,或受之子孫,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此無疑也。」

 

公累積陰德,以諫議大夫致仕。

年八十二,別親友,談笑而卒,子孫皆顯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摘錄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世恩以關心代替責備來感化,以尊敬來表達感激。】

 

陳世恩夏邑人,萬曆己丑進士。

兄弟三人,長孝廉,次即公,季弟某。

 

弟少好狎遊,日出晏歸。

輒作色規正,弟不改。

曰:「徒傷愛,無益耳。」

 

每夜自守戶外候弟待弟入,乃關門,問以冷熱飢飽。

如是久之,弟乃大悔,不復暮歸。

 

貴,已卒。

吳三者,側室之弟也。

一日來省其姊,衣帽藍縷,邀與對食。

弟自外至,請問曰:「他所飲食之足矣,何預客座?」

曰:「庶嫂,子女俱無,少年孀居,為兄守制,吾感之敬之,與其弟一對食,何傷?」弟歎服。

 

二子,俱登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龍正教導其子孝悌、惜福、勤學之意。】

 

如何是孝悌?

父母言語,逐句遵依;

兄弟姊妹,從不爭鬥,此名孝悌。

孝悌之人,自然合家喜歡。

 

如何是惜福?

人人愛惜,不輕怒罵;

物物愛惜,不忍破壞,此名惜福。

惜福之人,自然壽命延長。

 

如何是勤學?

讀書之時,不帶嬉戲;

嬉戲之時,常帶讀書,此名勤學。

勤學之人,自然科名易就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顧態不因私利而欺騙父親。】

 

顧態,性至孝。

父娶妾,生二子,鍾愛之。

每歲所得束脩,悉以奉父。

 

庚子春,授課於氏。

赴館之日,知其孝行,即具一歲脩金送之;

告以:「今日之銀,公父未知也。此間有田欲售,可買之。待秋收,可得租若干。」

曰:「不可。豈可為幾石米易其心,且欺吾父哉?」

卒持以獻其父。

 

生子際明,少年進士,官翰林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