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俞麟對父母表裡不一,功名被除。】

 

俞麟太原生員。

 

同社王用予事帝君甚謹。

一日,夢至帝君前,帝君誡諭至切。

 

用予問己事已竟,為問俞麟

帝君曰:「俞麟本應得一科,但因事親用腹誹法,且刻薄論人,不近情理,而偽以君子長者自命,故黜其科。」

用予問:「何謂腹誹?」

帝君曰:「彼父母言行,俞麟心輒不以為然,但不露聲色,虛順之。遂真性日失,偽心相與,乃至視雙親如路人矣!偽行竊名,最招神怒。」

 

俞麟果終身不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30 Tue 2014 06:00
  • 母氣

【母蝙蝠被磨成粉,小蝙蝠因母之氣味而來。】

 

眉州 鮮于氏為配藥故,碾一蝙蝠為末。

待混合藥劑時,見有數隻小蝙蝠圍聚其上,面目未開,因識母氣而來也。

一家為之流淚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每閱一遍,便黯然整日。

「母氣」二字,極慘,極摯!

心與性,又落第二義矣!

 

先輩有云:「世界之慘,莫甚於有冤而無言;世界之冤,莫甚於就死而無罪。」

 

予少時,見童子捉蝦蟆,以線綁兩足,懸籬間,急鞭復緩,緩鞭復急。

予心惻惻動,有若繫予足而鞭也。

 

年長入市,見屠夫縛豬豕,刀尖從頸刺向心,旋轉數回,鮮血噴盡,聲乃徐絕。

予更惻惻動,如刀在予腹旋轉而刺也。

 

偶經廚下,見廚師踏於鱉腹,拏出其頸,斮之。頸不能入,而四足俱出,仰天而顛。

嗟!嗟!此何景象!

 

靈蠢雖殊,怖死無二。

常思及此,一塊肉豈能下咽耶?

凡動物就死之慘,無不如此。一經寫出,便不堪竟讀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周必大為救人命,甘願去職,後來反而官至宰相。】

 

南宋 周必大廬陵人,中進士,監臨安府和劑局。

時,局內失火,逮失職吏,依法判死罪。

呈報前,必大問法吏曰:「設火由官自致,當得何罪?」

吏曰:「除籍為民。」

必大乃自誣服罪,遂失官,而吏得免死。

 

必大歸鄉,途中謁見岳父。

時,門外雪交下,有童子掃於庭。

岳父前一夕夢掃雪迎宰相,及見必大,乃歎曰:「今掃雪,乃迎失職官也。」

 

必大歸家,刻苦讀書。

後,赴博學宏詞試至京,寓一禁衛軍家。

一日,遇其攜一小冊自外入,必大借觀,乃帝王儀仗圖也。

必大即抄錄記誦之。

入試,適命此題,遂中式。

後,必大歷官至宰相。

 

先前,必大曾夢入冥司,見一判官對一捻胎鬼曰:「此人有陰德,當作宰相,但貌醜如此,當奈之何?」

鬼即為之作宰相鬚,遂摩必大下頦,為之種鬚。

必大覺醒,猶隱隱作痛。

 

後,必大罷相居家,有一相士來謁,遇於門外。

相者問:「相公安在?」

必大進揖曰:「某即待罪宰相。」

相者曰:「宰相貌何如此,得非誑我耶?」

因種鬚事,必大從未告人,故氣色愈和,而延相者入上坐。

相者復請見宰相,必大答如初。

相者審視,起捋必大鬚曰:「真宰相也。」必大驚服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以一官可換一人命,平心思之,原划算也。

但以一小官竟換一宰相,此番交易,竟何如哉?誠共詳之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夫甚愛妻,妻竟私通,遂被姘夫所殺。】

 

洪武年中,京師有校尉與鄰婦私通。

校尉伺夫出,入門登床。

夫復歸,校尉伏藏床下。

婦問夫:「何故復回?」

夫曰:「天寒,思汝熟睡,恐受寒,回來為汝添被耳。」乃加被而去。

校尉念彼夫愛妻之至,婦何忍負之,遂拔佩刀殺婦而去。

 

時有賣菜翁恰供蔬婦家,鄰里執之而送官,成死獄。

將行刑於市,校尉出而呼曰:「婦是我殺,勿牽累餘人。」

 

帝聞之,曰:「殺一不義婦,活一無辜翁,可嘉也。」遂釋校尉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27 Sat 2014 06:00
  • 攝心

【一般人都是妄念紛飛,所以無法專心讀書、思考、工作。】

 

歐陽修見老僧誦《法華經》端坐不動,問曰:「每見古人臨終有坐脫、立亡者,何法所致?」

僧答曰:「古人念念定靜,臨終安得有散亂?今人念念散亂,臨終安得有定靜?」

 

《昨非纂》曰:「眉睫才交,夢裏便不能主張;眼光落地,死去又安得分明?」

故學道之法無多,只在一心不亂。

 

古仙云:「大道教人先止念,念頭不住亦徒然。」

 

《起信論》云:「心若馳散,即便攝來,令住正念。念起即覺,覺之即無。」修行妙門,唯在於此。

 

程明道澶州日,修橋,少一長梁,曾博求於民間。

後因出入,見林木之佳者,必起計度之心。

因此,誡學者:「心不可有一事。」

 

王陽明嘗語學者:「心體上不得留滯一念,就如眼中不得著些沙塵。」

又曰:「這一念不但是指私念,即便是好的念頭也不得有。如眼中放些金屑,眼亦開不得。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恩愛夫妻,夫死,妻捲夫財再嫁,遂被冥府抓去對質。】

 

朝議之侄娶氏,伉儷甚恩愛。

嘗於枕席間謂氏曰:「若我不幸早死,汝勿再嫁。汝死,我亦不再娶。」

氏曰:「應期百年偕老,為何出此不祥之語?」

 

居數年,感疾;臨終,與氏在父母前復申言之。

氏低頭悲泣而已。

死,氏竟攜財物,改嫁工曹。

 

一日,氏黃昏獨坐,恍見一卒投書。

視之,則之筆跡也。詞曰:

「十年結髮夫妻,一生祭祀之主。朝連暮以相歡,俸有餘而共聚。

 忽大幻以長往,慕何人而輕許。違棄我之田疇,攘貲財而遂去。

 不惜我之有子,不念我之有父。義不足為人妻,慈不足為人母。

 吾已訴於上蒼,行對理於幽府。」

氏駭愧流汗,不久即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魏溥之妻氏年輕守寡,割耳以自誓守節,教子有方,帝封為「夫人」。】

 

氏為太守房湛之女,年十六,嫁魏溥

 

重病,謂曰:「我死不足恨,恨汝年少,吾母老,家又貧,子尚幼,皆無所託耳。」

妻泣曰:「妾承先人遺訓,事君子,義在偕老。今如此,命也。太夫人在堂,弱子襁褓,妾豈以年少抱長往之恨乎?」

 

卒,將入斂,氏割左耳投棺中,曰:「相期泉下矣!」

姑哭撫之曰:「婦為何如此?」

對曰:「婦年少不幸,慮父母未諒吾之至心,欲以此自誓耳。」

 

時,子,生未十旬,氏養於室內,足不出戶,終身不聽絲竹音樂,不預宴席,訓子有母儀。

 

後成名,為濟陰守;上疏陳母苦節,帝特封為「夫人」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駿仿傚曾參不再娶。】

 

王駿為少府,喪妻,人勸再娶。

駿曰:

「昔,曾子喪妻不娶,其子請父再娶。

 曾子曰:

 『商高宗因後妻妣辛而流放長子孝己致死,尹吉甫因後妻而放子伯奇

  吾上不及高宗,中不比吉甫,焉知得免於是非乎?』遂終身不娶。

 吾德非曾子,子非曾元,亦為何再娶耶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 

喪偶多在中年。

繼娶者多耽少姿,聽巧言,纏愛惑情,牢不可拔。

遂妻計日行,夫勢日削,因而慘酷遺孤,甚至亡人之家者多矣!

管寧喪妻亦不娶。

或問之。

曰:「每思曾參王駿之言,心常嘉之,豈違吾之本心哉?」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女已和李喬訂婚,但母不願愛女遠嫁,也不知李喬前途,就找他女代嫁,結果李喬大發。】

 

嘉靖年,南昌某以星命為業,與某、某俱因歲饑遷至金沙洲,比鄰而居,相親至厚。

 

有姪名者,依於叔,工文章;視其命,未來將顯,即為作媒,聘某女。

 

隆慶庚午年,將應試,欲娶女同歸。

妻忽變卦,謂:「富貴未可期,何能捨愛女而遠嫁乎?」

遂以假女代行,媒皆不知。

 

歸,即聯捷,擢守成都;途過金沙洲,餽贈某父女甚厚。

女嫁氏子,為賤工,日漸貧瘁,私羨假女榮顯,鬱憤而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小姑和女兒同年,歐陽氏長養二女,皆對小姑較優厚。】

 

廖宗臣之妻歐陽氏,嫁才踰年,公婆即病故,遺一女閏娘,僅數月大。

時,歐陽適生女,便同乳哺之。

經數月,歐陽乳不足,乃以其女請鄰婦哺乳,而自喂乳閏娘

 

二女長成,歐陽總厚待閏娘,女遂有微詞。

歐陽曰:「汝,我女,小姑乃祖母之女也。且汝有母,小姑無母,何可相同?」隨即淚下。

女愧悟,便凡事皆讓姑而自取其餘者。

 

宗臣後官判清沔,二女及笄,富貴家多求宗臣女。

歐陽曰:「小姑未嫁,吾女何敢先?且聘吾女者,非以吾愛吾女乎?請其問諸鄰人。」

遂以富貴家先嫁閏娘,簪珥、衣服、器用,擇其美者盡做其嫁妝,送女之具皆不及其美也。

 

歐陽終身如此。

閏娘每謂人曰:「吾嫂,吾母也。」

歐陽歿,閏娘哭至嘔血,病歲餘;聞其哭者,莫不淚下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寧崇禮常施棺助葬,現世高壽,福蔭子孫。】

 

寧崇禮性好行善,常造棺施人;貧不能葬者,又助以錢、米。

終身不變。

壽八十餘。

 

歿後,其家小奴丁貴,夢曰:「我平生多做屋予人住,積累陰功,慶延子孫。汝語十四郎:明年秋試必得解,嗣後登科者常不絕。」

十四郎者,其子謙光也。

 

次年,果預薦,自此,幾無虛榜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考生不與少女幽會,免一死,登榜首。】

 

應天府某生赴京應試,旅舍對門為某指揮使宅第。

指揮使有女,年及笄,窺門見生而屬意之。

女即令婢語生,言父已他往,期夜相會。

生懼累陰德,不敢領受。

 

同寓一友竊知,偽為生赴約。

夜暗,婢莫辨,引之入。

女與就寢,歡洽熟睡。

適指揮使歸,見之大怒,拔劍俱殺之。

 

後,榜出,此生首列,乃告人曰:「設使吾往,已在鬼錄矣!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為救人之急,將兩年薪水全部捐出,遂生了一個狀元兒。】

 

江西 某教書於湖廣兩年,與諸鄉里同舟歸家。

中途,登岸散步,聞一婦人哭甚哀,即問之。

婦曰:「夫欠官銀十三兩,將賣吾以償。吾去,幼兒失哺必死,故不勝悲耳。」

曰:「舟中同載者,皆江西塾師也。每人一兩,足成汝事。」

即返舟告諸同行,然皆不允。

遂盡捐兩年束脩予婦。

未至家,糧已竭,同船多有非之者。

亦有憐而招食者,但不敢飽食。

 

抵家,語婦云:「吾忍飢二日矣!速炊飯。」

「安得米乎?」

「鄰家借之。」

「借已頻,專待汝歸以償耳。」

即告以捐金之事。

婦云:「既如此,則吾有尋常家飯,可覓而同飽也。」

遂攜籃至山,採苦菜和根煮爛,一同飽食。

 

夜就寢,忽聞窗外有人呼云:「今宵食苦菜,明歲產狀元。」

二人即速起披衣,向天拜謝。

 

明年,生子;後,果中狀元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醫術醫德並重,金榜題名。】

 

張仲和善用張仲景法療治傷寒,救活甚多人。

二子相繼登科。

 

* * * * *

 

張行甫行醫救人,貧者不取藥錢。

子孫顯宦數世。

 

* * * * *

 

許叔微毗陵人,省試不利,禱於神。

夢神告曰:「汝欲登科,須憑陰德。」

叔微自念家貧無力,乃專心學醫,久遂通妙。

 

人無分高下,叔微皆急赴醫之。

貧者,多予藥且不受其錢,所活甚多。

 

後,復夢神授以詩曰:「藥有陰功,陳樓間處。堂上呼盧,喝六作五。」

其年,叔微以第六名登第,因上名不祿,升第五。

上則陳祖言,下則樓村,方省前夢也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紹祖之妻堅娶病媳,隔年,兒即登第,媳病痊癒,三孫亦登科。】

 

文紹祖福州 福清人。

有子,紹祖柴公行議親。

 

既聘未久,女中風,紹祖以其惡疾欲更之。

紹祖妻怒曰:「我有兒,當使之順天理,則自然長久。若悖禮傷義,是為速禍。」

大斥紹祖,即娶女歸。

 

次年,紹祖子即登第,女疾亦痊。

生三子,皆登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百戶好心救人,結果是自己的兒子。】

 

高郵 張百戶因公事渡湖至

返程,遙見一舟覆浮於波上,有人踞於舟背,呼號求救。

憐之,呼漁舟往救,竟不肯。

即出銀十兩予之,漁舟乃行。

救至,則之子也,父子抱持慟哭。

問之,子曰:「因有事而來候父,遇風被溺。稍遲,則葬身魚腹矣!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福州孩童時即能捨財救人,因此獲得大利益。】

 

張福州,本農家子。

幼時,父令福州持錢入山,以購斧柄。

行經林莽,見有人自縊,福州急扶之而下。

詰之,乃為官稅所迫耳。

福州即盡以所齎錢贈之。

其人泣謝而去。

 

福州稍憩於磐石。

俄而,有持瓢者來問:「渴否?」即傾瓢內漿予福州飲。

又曰:「不唯止渴,稍有他益也。」

 

福州歸,頓覺異香遍體,精爽非常,自此絕粒不食並忽能識字作詩,久而成仙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農家之錢,來處甚難。福州在幼齡,竟能傾手以付,知其具大根器矣!

竟以得仙,非倖也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待富而後行善,恐終無濟人之時。】

 

薛西原好施,嘗解綿衣予寒者。

有人問:「焉得人人而濟之?」

西原曰:「但不負此心耳!」

 

 

* * * * *

 

昔,陳璲本清貧,但積極行義,常戒諸子:

遇貧者,宜隨力賑之,不必計多寡;若待富後行,恐終無濟人之期。

 

 

* * * * *

 

朱沖多買敝衣,請善縫紉之老婦作成數百補丁衣。

當大寒雪時,給予受凍者。

 

後,壽九十餘,子孫多顯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惠不在大,濟人之急可也。

敝衲所值無幾,而寒雪時,凍者得之,不啻重裘之溫矣!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饑荒時煮粥布施,一自得現報,一先報於子,皆金榜題名。】

 

倪閃奏夫,穎悟嗜學,自儉而好施,然屢試不中。

有人議曰:「以濟貧為事,何屢不中?豈造物者有未能知者耶?」

聞,益自勵。

 

紹定四年大饑,道殍相枕,以糜粥濟之,活者甚眾。

 

次年赴試,人多夢豎旗於門,上書「饘粥陰功」四字。

揭榜,果大魁天下。

 

* * * * *

 

祝染延平 沙縣人,遇歲饑,輒作粥以施貧者。

後生一子,聰慧,應舉入試。

春榜將開,鄉人夢黃衣使者馳報狀元,手持一旗,上有「施粥之報」四字。

開榜,子果狀元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胡霆桂智慧判決,顧及法規又可教化不孝的媳婦。】

 

胡霆桂鉛山主簿時,私醋之禁甚嚴。

 

有媳婦訴婆婆私釀醋者。

霆桂詰之曰:「汝事奉婆婆孝順乎?」

「孝。」

「既孝,可代汝婆婆受責。」

即以私醋律笞刑之。

 

以政化民遂因而大行於時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