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端莊女子喝斥欲加害的色鬼,鬼即離去。】

 

俗傳,吳中有一靈鬼善淫人婦女。

崑山一模範民女將被污,女語鬼曰:「涇西某氏女甚美,何不往彼而來此?」

鬼曰:「彼女心正,吾不敢近。」

女怒曰:「我心獨不正耶?」

鬼遂去,不復至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弟媳先進門管家,兄後娶,不讓妻接掌家權。】

 

李光進之弟光顏,先其兄娶,母委交弟婦以家事。

母亡後,光進娶。

弟婦籍記資財貯物,納交鑰匙予嫂。

光進命還之,曰:「弟婦曾事奉母,且母嘗命之主管家事,不可改。」

因相持泣,乃如初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廿三常忤逆老父,結果被老虎吃掉。】

 

陳廿三者,在山居住,粗獷凶悍。

父年老,每遭其忤觸至不能忍,輒以手加額曰:「願不孝子蛇傷虎咬。」

 

父歿後,廿三與徒黨入深山採木,有蜥蝪螫其足。

再前進,虎突竄出,諸人皆奔逃,廿三以足被螫而獨後,為虎所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葉夢得依法律鼓勵民間收養因水災被棄養的孩童。】

 

葉夢得武昌,值遇水災,雖盡發常平所儲以賑災,但遺棄孩兒,則無由處之。

詢左右曰:「民間無子者何不收養?」

答曰:「患既長,親或來相認。」

 

閱法例,有曰:凡災傷遺棄小兒,父母不得復取。

即作空白領養券數千,內具載本法。

凡領養者,皆使自明所從來,書券給之,官為籍記。

因此而活小兒,凡三千八百人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有女子愛慕姚三韭即搬離;為護女子名譽,乃對人說無此事。】

 

姚三韭博學善詩文,住於氏宅中。

有女常窺之,岸然不顧。

 

一日,曬履於庭,女乃作書置其中。

得之,即託以他事辭歸。

 

袁怡杏作詩詠之,有「一點貞心堅匪石,春風桃李莫相猜」之句。

不受詩,且答書辯無此事。

怡杏乃緘之答書而題云:「德至厚矣」!

 

後,生子及孫,皆登進士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為善者宜端正心地,不然就變成偽善了。】

 

代,安福 鄒子尹平生勤於行善,凡救人患難、成人好事,不可枚舉。

 

萬曆己卯年,子尹病故。

閻王殿前,子尹心中不服,閻王命吏開簿示之。

開簿即有「名、利」兩大字。

子尹一生所做好事,記於「名」字下猶少,載於「利」字下居多。

子尹愧服。

 

復甦,有一僧在旁,子尹語之曰:「為我遍告親友之為善者,宜淨掃心地也。」

 

越五日,子尹終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夫娶妾居外地,妻住夫家獨養一子,盡力作務,得錢皆與家人共用。】

 

生,其妻乃溧陽 氏女。

生家貧,為上元縣庠生,遊學於金陵,贅一小妻而居。

氏獨養一子,與伯、姒(註:伯之妻)、叔居於溧陽

 

生一年僅一、二歸,氏從無嘖言。

伯、叔俱農,家費之半出自生,氏不敢據為已財,自紡績舂爨,乃至收場治圃無不盡瘁。

 

一日,生歸,氏謂之曰:「汝在省安樂,吾在家勞苦,何不買一婢稍代我乎?」

生即予十金。

氏乃持錢予其姒曰:「娣(註:指氏)自念豈堪用役者哉?顧思叔尚未娶,可再與伯經營二、三載,或可勉強娶也。」

 

其伯常語人曰:「吾弟妻之賢,全邑數一數二矣!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幼媳典當首飾欲贖公公,錢卻被長媳偷走的故事。】

 

開封某翁之長子已娶,別居他宅。

幼子訂親某氏,尚未娶;時值王選宮女,女家即促完婚。

公婆貧,公乃典身為傭,以換錢作婚聘。

 

新婦入門知之,大慟曰:「為婦豈忍令公為傭耶?」

遂取簪珥質當,將以錢贖公。

長婦不孝而貪,乘隙竊錢。

夫疑新婦後悔而藏錢。

新婦無以自明,又憂公無錢可贖,遂鬱極氣閉而亡。

殮畢,置棺於他處。

 

三日後,婆令長婦往祭亡婦棺柩。

 

俄而,雷雨大作,聞喚門聲,開門,則新婦也。

婆大驚曰:「汝鬼也!?」

答曰:「新婦,人也!我初如睡夢,神魂飄搖不知所止;適聞大雷震,不知為何,身乃在此。」

眾往停棺處視之,棺蓋揭開,長婦跪死於棺旁,原錢在手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陳堯佐以身作則捐糧賑災,其下官民多仿效之。】

 

北宋 陳堯佐曾掌管壽州

時,歲大饑,堯佐自出米煮糜,以餉餓者。

官吏、富民以此之故,皆爭出米。

堯佐曰:「吾豈以此為私惠哉?蓋令民,不若身先之,而使民樂從耳。」

 

後,堯佐仕至平章事。

終壽八十二,追贈司空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怕鬼嗎?說怕,是因曾做壞事,故心中有鬼。說不怕,是因還沒見到,一但見著,為時已晚。】

 

古人於聖賢書,肅然敬畏,若與神明為伍;

及至覿面,見鬼神殊形異相,對之儼然無畏怖心。

今人,二者皆反是,何也?

蓋人必有所畏也,然後能無所畏。

能不畏敵者,畏將者也;

能不畏刑者,畏法者也;

能不畏鬼神者,畏聖賢者也。

 

雖然,畏聖賢者,非不畏鬼神也,不畏之於其殊形異相之時也。

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者,鬼神之德也;

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者,鬼神之法也。

 

今人見鬼神形、聞鬼神語,無不畏者;

而閒居則一無所畏,反疑報應為荒唐,誣神靈為虛誕。

問其故,則曰:「我不見也,不聞也。」

 

夫不可見、不可聞者,鬼神之常也;其可見可聞者,鬼神之變也。

君子所畏者,不見不聞之鬼神也。

故顯則畏之於駿奔對越之間,幽則畏之於爾室屋漏之際。

 

庸愚所畏者,可見可聞之鬼神也。

故往往畏之於衰敗之候、篤疾之中。

然見而後畏,畏而後信焉,晚矣!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敬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發願以新鑄之劍殺千人,結果用此劍自殺。】

 

某,新鑄一劍甚利。

禱於梨山廟曰:「某願以此劍手殺千人。」

其夕,夢神謂曰:「人不可發惡願!吾佑汝,使汝不死於人手。」

尋戰敗以此劍自刎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人算不如天算。凡事多有阻撓必有其因,逆天而行,天必覆之。】

 

竺法進開度寺住持聰達多知,能解殊俗之言。

 

洛陽將亂,法進欲處山澤;眾人請留,皆不聽許。

 

時,法進設大齋會,與眾告別。

臨當供香,忽有一僧來處上座,衣服塵垢,面目黃腫。

法進怪賤,拉至下座,輒復來上。牽之至三,乃不復見。

眾既坐定,剛要下食,忽暴風揚沙,桌盤傾倒。

法進懺悔自責乃止,遂不入山。

(南朝齊 王琰《冥祥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人在做,天在看。千萬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恣意妄為,天地鬼神全看在眼裡。】

 

東漢 永平年中,會稽鍾離意,字子阿,為相。

 

到任後,自出錢萬三千文,付戶曹孔訴,修夫子車。

自入廟,拭几席劍履。

男子張伯除堂下草,於土中得玉璧七枚,懷藏其一,以六枚白

令主簿安置几前。

 

孔子教授堂下,床首有懸甕,孔訴問:「此何甕也?」

對曰:「夫子甕也。背有丹書,人莫敢開啟也。」

曰:「夫子乃聖人,之所以遺甕,必欲以懸示後賢。」因而開啟之。

於中得白絹書曰:「後世修吾書,董仲舒。護吾車,拭吾履,發吾笥,會稽 鍾離意。璧有七,張伯藏其一。」

 

即召問:「璧有七,何藏一?」

叩頭出之。

(東晋 干寶《搜神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事有緩急輕重,若能犧牲自己一人而救活眾人,即使受些處罰,也應勇往直前。】

 

明景帝 景泰年中,鳳陽淮安徐州大水,多人餓死。

都御史上疏,不待報開倉賑

因此,饑民紛至,廩不足供給。

時,徐州 廣運倉有餘積,欲盡發之,但典守中官不允。

往告曰:「饑民遲早成盜。若不從吾,假使有變,當先斬汝,然後自請死耳。」

中官憚威名,不得已而從之。

乃上奏自請專擅罪。

 

初,帝聞饑,甚憂。

及得〈發廣運倉自劾疏〉,喜曰:「賢哉,都御史!活我民矣!」

尚書金濂、大學士陳循等皆稱功。

《明史》略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人的福報是有限的,就像銀行裡的存款一樣,用太兇,太早用完,就會變窮。這不是老天不公平,而是自己招來的果報。】

 

蔡京朝宰相,食用奢侈,無心為國。

人乳飼豬,芝麻飼鵝鴨,綠豆飼牛羊,自己用珍珠八寶湯饌,其他可想。

 

幕客翟謙學他享受。

宴會中有客言鴨舌湯美而補;稍示意,五百客湯就到。只因偶爾一言,便傷三千餘命。

 

後,蔡京遭貶竄亦被沒家產,行乞餓死。

(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做主管的人不要利用權勢壓榨甚至迫害下屬。寬厚待人才能得人心,才會有人願意真心付出為你做事。】

 

某,高郵人,萬曆年間,歷官郡守。

生平不能容物,衙役如有小過,必予重責。

 

一隸違了期限,被罰三千板,死在杖下。

隸子年幼,因受驚嚇,竟也死了。

隸母亦慘痛吊死。

三條性命因斷送,他卻不擺在心上。

 

後來解任回家,身旁只得一子,極是鍾愛。

一日,兒忽病,對父說:「他來追我了!」

問是誰

兒答:「我也不認得他只說,有何大罪,殺他一家三人?」

說完便死,後嗣竟絕。

(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)

 

自古以來,有權勢要使盡不肯稍留餘地的,每每弄到家破人亡,子孫零落。怎不想寬和厚德,才是載福之基?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生性慈悲柔軟的人比較會為人著想;願意犧牲自己去照顧他人,必能受天保佑。】

 

咸寧中大疫,庾袞二兄俱亡,次兄病重。

癘氣方盛,父母諸弟皆出次於外,獨留,不去。

 

自服侍次兄,晝夜不眠。間復撫柩,哀臨不輟。

如此十餘旬,疫勢既退,家人乃返。

次兄病癒,亦無恙。

(東晉 干寶《搜神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觀念扭曲的人說出來的話也常是違背公理正義、善良風俗的。古代是有這種人,但現今社會好像更多。這就是「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」吧。繼續這樣下去,這個世界就會愈來愈亂,所以提倡德育是必要的。】

 

祝期生好訐人短,又好誘人為非。

人有貌陋者,譏笑之;俊美者,諷嘲之。

愚昧者,誑侮之;智能者,評品之。

貧者,鄙薄之;富者,訕謗之。

官僚,訐其陰私,士友,發其隱曲。

見人奢侈,譽為豪士;見人狠毒,讚為辣手。

人談佛理,目為齋公;人談儒行,嗤為偽學。

人言一善言,則曰:「渠口中雖如此,心上未必如此。」

人行一善事,則曰:「這件事既做,那件事如何不做?」

亂持議論,顛倒是非。

 

晚年忽病,舌黃,必須針刺出血升許乃已。

一歲之間,發者五、七次,苦不可言。

竟至舌枯而死。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父母的觀念正確而且身教言教並重,才能教出正直而有出息的兒女,不然就「上樑不正,下樑歪」了。】

 

崔元暐之母氏,廉潔出自天性。

常戒其子曰:

「據聞汝在外任官,操守有節,生活清苦,至感欣慰;

 若謂安享富貴,則堪憂慮。

 常見親朋中任官者,以財富奉親;

 而其親不究其來由,竟以衣食誇耀於人。

 倘係厚祿節儉者則可,不然,與盜何異乎!

 汝今為吏,宜處事公正,嚴守廉潔,為國效勞。」

 

元暐謹遵母教,一生莫不安份,清廉自持,故到處受民恭敬。

《二十四賢妻良母》原文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至孝動天,也會感動皇帝的。孝順的人本性善良,會感應到有好的配偶。】

 

賈直言河朔人。

道沖,以藝待詔。後洩禁中事,帝怒,賜鴆。

使者鴆至,道沖將死,直言謊其父曰:「當謝四方神祇。」

道沖拜四方,使者稍懈,直言輒取鴆代飲,遂迷而跌。

明日,毒潰足而出,久乃甦。

帝憐之,免道沖死,然父子俱流放嶺南

 

直言氏年尚少,直言乃訣曰:「生死不可期,吾去,汝可急嫁,無須待吾歸也。」

不答,以繩束髮,封以布帛,令直言署名,曰:「非君手不解。」

直言貶二十年乃還,署帛宛然。

及沐浴,髮墮無餘。

《新唐書》略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