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怕鬼嗎?說怕,是因曾做壞事,故心中有鬼。說不怕,是因還沒見到,一但見著,為時已晚。】

 

古人於聖賢書,肅然敬畏,若與神明為伍;

及至覿面,見鬼神殊形異相,對之儼然無畏怖心。

今人,二者皆反是,何也?

蓋人必有所畏也,然後能無所畏。

能不畏敵者,畏將者也;

能不畏刑者,畏法者也;

能不畏鬼神者,畏聖賢者也。

 

雖然,畏聖賢者,非不畏鬼神也,不畏之於其殊形異相之時也。

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者,鬼神之德也;

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者,鬼神之法也。

 

今人見鬼神形、聞鬼神語,無不畏者;

而閒居則一無所畏,反疑報應為荒唐,誣神靈為虛誕。

問其故,則曰:「我不見也,不聞也。」

 

夫不可見、不可聞者,鬼神之常也;其可見可聞者,鬼神之變也。

君子所畏者,不見不聞之鬼神也。

故顯則畏之於駿奔對越之間,幽則畏之於爾室屋漏之際。

 

庸愚所畏者,可見可聞之鬼神也。

故往往畏之於衰敗之候、篤疾之中。

然見而後畏,畏而後信焉,晚矣!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敬聖》略釋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德育古鑑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