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德育 (2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雋不疑陶侃的母親都很會教育子女。】

 

雋不疑京兆尹。

巡行縣,錄囚徒還,其母輒問有無平反,活幾何人。

如多所平反,母喜笑異他時;若無所出,母怒不食。

不疑為吏,嚴而不殘。

 

* * *

 

陶侃母,氏,世貧賤,就學,母紡績供給之。

少為縣吏,監魚梁;以鮓遺母,不受。

責之曰:「爾為吏,以官物遺我為悅乎?是增吾憂也!」

所至,以廉幹稱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吳二命本應死,因孝順而未即死。】

 

吳二臨川人。

母老,事之曲盡其歡。

 

一夕,夢神曰:「汝明日午刻,當為雷擊死。」

以母老乞救。

神曰:「此天命,不可免也。」

 

恐驚其母,清晨具饌,白母云:「將他往,請暫詣妹家。」

母不許。

俄而,黑雲四暗,雷聲轟然。

益慮驚母,促母閉戶,自出田野以待其罰。

 

頃之,雲氣廓開,竟無恙。

急歸慰母,然猶疑危,未敢以告。

 

夜,復夢神曰:「汝至孝感天,已宥宿惡,宜加敬事也。」

孝養終身焉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親見鬼神才要相信有鬼神,就像試毒而亡才要相信毒可殺人一樣。】

 

昔有鬻夫人藥匕首者,曰:「以之刺人,血濡縷,立死。」

 

愚人不信,久乃竊而試之,急呼人曰:「果然!」聲絕而氣亦絕矣!

 

世之待見鬼神而後信者,何異此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敬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一僧本應死,因避免他人受害而未死。】

 

某僧淨修於關聖祠中,行甚精潔。

 

時,土賊事發

一夕,僧夢神曰:「汝明日合死。有賊乘白馬者,名為朱二,乃汝宿世怨,不可避也。」

僧夢中求曰:「念某今生頗修善事,願垂救護。」

神曰:「我不能救汝也;救,則唯汝自救耳。」

 

天明,果有賊入山。

執僧,問以財帛、婦女所在,脅之引導。

僧視其所乘,果白馬也。

自念曰:「我業已合死,若更導之掠財物、淫婦女,是業上加業矣!」

因大聲謂賊曰:「我不導汝也。汝非朱二乎?我應予汝殺,只殺我,可也。」

賊大驚曰:「汝何由得知我名?定是神僧!」

僧具以夢告。

賊投杖歎息曰:「怨怨相報,將何窮已?神言不救汝,所以救汝也;汝不導我行,即汝自救也。我汝俱解怨,有何不可?」

乃向神前再拜而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待見賓客說巢道卿壞話被其子巢經當場聽到。】

 

巢道卿漕,以母老欲奉養而求罷官。

長子,從臨江來謁父。

方入客次,聞眾賓聚首言:「道卿被罪去位。」

問:「得告示耶?」

曰:「傳聞耳。」

曰:「道卿乃吾父。以祖母老求便,實無過。」

眾賓羞愧,無可容身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 

故知,稠人中不可妄談是非也!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瞿嗣興為人厚道,常念行善,壽近百歲,子孫登科。】

 

瞿嗣興常熟人,仁慈篤厚。

時歲歉收,有貧人糴栗,受其錢五百,佯忘曰:「汝錢十百耶?」即倍與之。

 

凡負貨販賣者,必多其值。

家人怪問之,曰:「彼胼手胝足,求升合之利吾何忍與之較耶?」

 

自少至老,為善之念未嘗稍怠。

壽九十八,二子一孫同登科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 

世間負貨販賣一流,誠為可憐。

蓋其乏商賈之資,鮮農夫之力,無百工之功,而恥為貧丐之行。

乃借本營趁,冀覓錙銖。

一條扁擔上,舉家父母妻子衣食在焉。

試嘗設身代處一番,每思公之言,深為有理云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危整購物得知多拿,立刻償還。】

 

危整南城人。

向漁人買鮑魚,中間人暗中多給

漁人去,中間人曰:「公買五斤,已為公密倍之,願我酒。」

大驚,追漁人數里而酬其值

請中間人飲酒曰:「爾所欲,酒而已何欺窮人為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富弼將水患災民安置得極為妥善,宋仁宗即漸升之為相。】

 

富弼彥國

為樞密副使時,坐謗,謫知青州

 

時,河朔大水,饑民流入其境。

乃虛己勸請豐稔州民出粟,得十萬斛,隨處貯之。

並查記公私閒舍十餘萬,散處流民,以便生活。

又擇待缺官吏廉能者,給其祿;使巡行,問老弱疾苦。

山林、河泊有可取之為生者,聽流民取之,主不得禁。

死者以大塚叢葬之。

使流民至者如歸。

 

或謂非所以處危疑。

曰:「吾豈以一身易六、七十萬人之命乎?」行之愈力。

明年,麥大熟,又各以遠近,使流民受糧而歸鄉

 

仁宗聞之,遣使慰,即拜禮部侍郎。

尋召相,封鄭公

壽八十,諡文忠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今之月光族中雖有不得已者,但也有不少只見眼前享樂,不能遠慮者。】

 

張文節公為相,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。

 

所親或規之曰:「公今受俸不少,而自奉若此。公雖自信清約,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。宜少從眾。」

 

公歎曰:「吾今日之俸,雖舉家錦衣玉食,何患不能?顧常人之情,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吾今日之俸,豈能常有?一旦異於今日,家人習奢已久,不能頓儉,必致失所。豈若吾居位去位、身存身亡,常如一日乎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奢儉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03 Fri 2014 06:00
  • 寬厚

【寬宏大量,原諒僕人無心之過;厚以待人,善加款待探病者並回贈之。】

 

袁了凡曰:

 

我姑亦厚德,未嘗疾言遽色。

時,表兄有疾,姑親攜好酒一碗置桌上。

文成自外入,覆之於庭。

姑詢其故。曰:「我將謂茶耳!」

姑曰:「汝不知,原無過。自今凡事當仔細,千粒米難成一滴酒也。」

其人愧悔可掬。

蓋耿耿數言,嚴於捶楚。

 

又有小童持盤,盡覆廚下,其母自責之。

姑望見,急止之曰:「此非故意,何得責之?但棄其碎者,勿留以傷人之足,可也。」

 

一田保搭船問病,姑為具酒食,送舟金復量所送二物,加厚答之。

語予曰:「貧人問病,大是好心,豈可令其折本吁?」

 

生子,孫道原,皆登進士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寬下》摘錄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僧虔平等對待兒與姪。】

 

王僧虔攜諸子姪到郡。

兄子,中途得病,僧虔為之廢寢食。

諸人或慰諭之。僧虔曰:

「昔馬援對待子姪,一情不異。

 鄧攸於弟之子,更逾所生。

 吾懷其心,不異古人。

 亡兄之嗣,豈宜忽之?

 若此兒不救,便當回舟謝職。」

兄子尋癒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 

今或自愛其子,而不顧兄弟之子;尚有因其無父母,而併兼財產,百端侵害者,何哉?!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程一德常印善書勸人為善,天庭降福。】

 

程一德,粗知字義,孜孜欲人為善。

每遇嘉言善行,輒刊刻施人,使世警悟。

 

一夕,夢梓潼帝君語曰:「汝有善念,諸刻俱錄報天庭矣!」

自此三教典藉,不學而曉。

子孫悉俊拔,多高第。二夫子,皆其後也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勸化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當官的兒子不知重案要事,韓億當眾教訓。】

 

韓億毫州

次子為西京判,告假省親。

公喜,置酒召僚屬,俾諸子隅坐。

公忽問:「西京有疑獄奏讞者,其詳云何?」

次子思之未得,公遂索杖,大詬曰:「汝輔佐一府,事無巨細,皆當究心。死刑尚不能記,則細務不舉可知。」必欲撻之。

眾賓力解,方已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慈教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父親曾言等他回來才為華寶成親,但卻戰亡,年至七十也不結婚。】

 

華寶,年十六時,父往戌長安

臨別,父謂曰:「須我還,當為汝行成年禮與成親。」

後,長安陷,父歿。

 

年至七十猶不婚冠。

或問之,輒慟號彌日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天地之考驗皆行於意料之外,若不能時時警惕,必定錯失良緣。】

 

司空廬江 何充,字次道,年少即信奉佛法,心業甚精。

常於齋堂,置一空座,佈置精美,飾以珠寶;設之多年,盼降神異。

 

宴請道俗,甚為盛大。

坐中一僧,容服麤垢,神情低陋,自眾中出,逕升其座,緘默而已,無所言說。

一堂之眾咸皆怪駭,謂其荒謬錯僻。

亦不平,嫌於顏表。

 

及行中食,此僧即於高座用齋。

食訖,僧提缽出堂,顧謂曰:「何以徒勞精進?」

便擲缽空中,凌空而去。

及道俗,疾馳觀之;乃見光儀偉麗,極目始沒。

眾等追共惋恨,稽首懺悔多日。

(南朝齊 王琰《冥祥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元自實心存惡念欲殺繆材,則有凶鬼隨行;心存善念饒過仇人,則有福神相從。】

 

元自實繆材有恩,而繆材卻辜負之。

自實心不能平,夜往宅欲殺之。

道經一庵,庵主軒轅翁,乃有道之士也。

翁見自實路過,有奇形鬼物數十隨之;

少頃,自實回,則見金冠玉佩神人百十相從。

翁甚異之,天明,往詢焉。

自實曰:「某恨繆材負心,將往殺之。及到門,思彼雖負我,其妻與子何過?且有老母,殺之,母何所依?遂隱忍而返。」

翁即述所見之異,且曰:「子一念之惡,而凶鬼隨之;一念之善,而福神隨之。子之事,已知於神明,將有厚福矣!」

自實盧山令,而廢絕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別人指桑罵槐,徐晞不為所動,官運亨通。】

 

江陰 徐晞,由縣吏起家,為兵部侍郎時同官一主事,少年甲科每向胥曹,輒罵狗吏,意以辱

坦然如常也。

 

未幾,主事沒,為之棺殮送歸;人愈服其長者。

 

歷仕至大司馬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性行》略釋)

 

人自薄,我自厚──自處地步甚高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玉賣穀物,讓客人自己量取,價格公平且低廉;不僅今生福壽雙全,來世福報更大。】

 

李玉廣陵人。少隨父買賣穀物,父老,繼承之。

人買,授以斗器,任其自量,不計貴賤,每升只取兩文,利以養父母。歲月既深,衣食自足。

父異之,曰:「吾輩之業,每用升斗,出輕入重;雖官府治之,莫絕其弊。吾早悟,故用一斗器出入,自謂無偏;汝更任自量,吾不及也。然衣食豐給,豈非神明之助乎?」

至年八十餘,不改其業。

 

值宰相李玉節制江南,乃避諱,改名

相夢入洞府,見彩雲瑞靄,瓊樓玉宇,石壁上有金書「李玉」字,甚喜。

俄而二仙童出曰:「此姓名非相公,乃廣陵民也。」

寤而訪之,得舊名,遂輿入府,因請教平生何修?

辭無有固問之遂具以販賣對。

年百餘歲乃終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交財》略釋)

 

高忠憲公有言:「善須自積。今日積,明日積,積小便大。」

 

陳幾亭云:「貧士不執一業,無以為生。即為工商賈,何害?言必信,行必公,操市井之事,絕市井之心,工商賈真士品矣!」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韓韶未經長官允許,即用公家糧食供給流民。】

 

韓韶仲黃潁川人。

東漢時,長山東嬴縣

賊聞其賢,相戒不入境。

餘縣多被寇盜,廢農桑。

流民入嬴縣憫其飢困,開倉賑之,供糧萬餘戶。

主者爭謂不可。

曰:「長活困厄之人;若以此獲罪,含笑入地矣!」

太守素知名德,竟無所謫。

李膺陳實等立碑頌焉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民命至重,人心不泯。

饑饉流離之苦,目擊者鮮不動念。

汲黯矯制發粟,

范純仁擅發常平粟米,

又有洪適擅留運米,

皆以賢見稱者多矣!

其得罪而死者,未之聞也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知足常樂,珍惜目前所擁有的。】

 

胡九韶 金谿人,造詣潔修。

家甚貧,課兒力耕,僅給衣食。

每日晡時,焚香九頓首,謝天賜一日清福。

妻笑曰:「一日三餐菜粥,何名清福?」

九韶曰:「吾幸生太平之世,無兵禍。又幸一家骨肉不至飢寒。三幸榻無病人,獄無囚人。非清福而何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奢儉》)

 

別人騎馬我騎驢,仔細思量大不如,

回頭望見推車漢,比上不足下有餘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