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ep 27 Sat 2014 06:00
  • 僧慧

南北朝高僧釋僧慧的故事。】

 

釋僧慧俗姓皇甫,本安定 朝那人,高士之後裔。先人避難,寓居襄陽,世為冠族。

 

僧慧少出家,止荊州 竹林寺,事曇順為師。

廬山 慧遠大師弟子,素有高譽。

僧慧伏膺以後,專心義學,至年二十五,能講《涅槃》、《法華》、《十住》、《淨名》、《雜心》等。

僧慧性強記,不需都講,而文句辯析,宣暢如流。

(註:古時講經常有二人,一讀經,一解釋。讀經者稱都講,解釋者稱法師。)

 

僧慧與高士南陽 宗炳劉虬等並皆友善。

每歎曰:「西夏法輪不絕者,其在公乎?」

吳國 張暢遊西土,乃造訪僧慧而請交焉。

 

初,敕僧慧荊州僧主。

風韻秀然,協道匡世,補益之功,有譽遐邇。

 

僧慧年衰,常乘輿赴講。

觀者號為「禿頭官家」。

僧慧玄暢同時,時謂為「黑衣二傑」。

 

永明四年,僧慧卒,春秋七十九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晝暗山有證賢聖位而隱居之僧眾。

諸方國人聞已,往供養者眾。

 

時,有一長者帶諸眷屬往送供養。

有一乞女見已作念:「今諸長者送供至山,必欲作會,我當往乞。」便向山中。

既到山已,見前長者設種種饌供養眾僧,自思:「彼人先世修福,故今日富貴;今復重作功德,來世將更勝今日。我先世不作,故今世貧苦;今若不作,來世轉劇。」

女思惟此已,啼哭不樂,又自念言:「我曾糞中拾得兩錢,恒常寶惜,俟乞索不如意時,當貿飲食,用自存活,今當持以布施眾僧。使一二日不得飲食,即不便死。」

即伺僧食訖,以此兩錢布施。

 

彼山有僧法:有施者,維那僧前立,為之咒願。

 

爾時,上座不聽維那咒願而自咒願。

諸下座等深生嫌念:「得彼乞女兩枚小錢,上座自輕,為其咒願;平常見錢,何以不爾?」

 

不久,上座留半分食予此女人。

諸人見上座多予,人人多予。

時,此女得重擔飲食,極大歡喜:「我適布施,今即得報。」

即擔飲食出山,到一樹下眠臥。

 

時,王大夫人亡七日,王遣使者巡行國界,看誰有福德為夫人。

相師占言:「此黃雲蓋下必有賢人。」即相伴至彼樹下。

見彼女人顏色潤澤有福德相,樹為曲蔭,光影不移。

相師言:「此女人福德堪為夫人。」

使者即以香湯沐浴,予夫人衣服,不大不小與身相稱。

隨即千乘萬騎,左右導從,帶女至宮。

王見歡喜,心生敬重。

 

數日後,夫人自念:「我得此大福緣,以施錢故。今彼眾僧於我有大重恩。」

即白王言:「我先斯賤,王見拔擢,得為人次,許我報彼眾僧之恩。」

王言:「隨意。」

 

夫人即車載飲食及珍寶到彼山,施僧食訖,以寶布施。

時,上座不起,遣維那咒願,不自咒願。

王夫人言:「我昔兩錢,為我咒願;今車載珍寶,不為我咒願?」

諸年少比丘皆嫌上座。

爾時,上座即為王夫人演說正法言:

「我佛法中不貴珍寶,唯貴善心。

 夫人先施兩錢時,善心極勝;後施珍寶,我慢貢高,是以我今不為咒願。

 年少道人亦莫嫌我,汝當深解出家之心。」

諸年少道人各自慚愧,皆得須陀洹道。

王夫人聽法,慚愧歡喜,亦得須陀洹道。

《雜寶藏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元自實心存惡念欲殺繆材,則有凶鬼隨行;心存善念饒過仇人,則有福神相從。】

 

元自實繆材有恩,而繆材卻辜負之。

自實心不能平,夜往宅欲殺之。

道經一庵,庵主軒轅翁,乃有道之士也。

翁見自實路過,有奇形鬼物數十隨之;

少頃,自實回,則見金冠玉佩神人百十相從。

翁甚異之,天明,往詢焉。

自實曰:「某恨繆材負心,將往殺之。及到門,思彼雖負我,其妻與子何過?且有老母,殺之,母何所依?遂隱忍而返。」

翁即述所見之異,且曰:「子一念之惡,而凶鬼隨之;一念之善,而福神隨之。子之事,已知於神明,將有厚福矣!」

自實盧山令,而廢絕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寶小時救一黃雀,實為仙童;後,回以重報。】

 

楊寶弘農人。

年九歲時,至華陰山北,見一黃雀鴟梟所攫,墜於樹下,為螻蟻所困。

取歸,置巾箱中,飼以黃花;百餘日,毛羽成,朝去暮還。

 

一夕,三更,讀書未臥,有黃衣童子來向再拜曰

「我西王母使者,使蓬萊,不慎為鴟梟所攫。君仁愛見拯,實感盛德。」

乃以白環四枚予:「令君子孫潔白,位登三事,當如此環。」

 

(東晉 干寶《搜神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6 Fri 2014 06:00
  • 僧遠

南北朝高僧釋僧遠的故事。】

 

釋僧遠俗姓渤海 重合人。

其先祖本北地皇甫氏,因避難海隅,故去甫存皇焉。

 

僧遠幼而樂道,年十六欲出家,父母不許。

因而蔬食懺誦,曉夜不輟。至年十八方獲入道。

時,有沙門道慧,高才秀德,聲蓋僧遠從受學,通明數論,貫大小乘。

 

劉宋 大明中,僧遠度江,住彭城寺

昇明中,於小丹陽 牛落山立精舍,名曰龍淵

僧遠年三十一,始於青州 孫泰寺講經。

言論清暢,風容秀整,坐者四百餘人莫不悅服。

瑯瑘 王僧達才貴當世,藉僧遠風素,延止眾造寺

 

僧遠賙貧濟乏,身無留財。

玄紹比丘每給以金貝,僧遠辭而不受。

 

僧遠嘗行青園,聞里中有得時氣病者,憫而造之。

見死屍伴病者數人,人莫敢近。

僧遠深為痛惋,不忍離去,乃為告乞,斂死撫生,恩及骨肉。

 

孝敬王 劉子鸞為亡母貴妃造新安寺,勅選三州英哲。

僧遠小山 法瑤南澗 顯亮俱被徵召,皆推僧遠為延舉之首。

 

大明六年有奏沙門皆當盡禮。

帝雖頗信法而自驕縱,故奏上之日,詔即可焉。

僧遠歎曰:「我剃頭沙門本出家求道,何關帝王?」

即謝病隱跡於上定林山

景和年中,此制又廢,還遵舊章。

宋明帝踐祚,請僧遠為師,竟不能致。

 

其後,山居逸跡之賓、傲世凌雲之士莫不接踵山門,展敬禪室。

廬山 何點汝南 周顒齊郡 明僧紹濮陽 吳苞吳國 張融,皆投身接足,諮其戒範。

 

後, 建平王 劉景素栖玄寺是先王經始,欲請僧遠居之,殷勤再三,僧遠仍不下山。

 

齊太祖將升位,入山尋僧遠僧遠固辭老疾,足不垂床。

太祖躬自諮訪,鑾駕將詣僧遠房;然房門狹小,不容輿蓋。

太祖欲見僧遠僧遠持操不動。

太祖即遣人問臥起,轉蹕而去,僧遠曾不屑焉。

至寢疾時,文惠太子、文宣王伏膺師禮,數往參候。時貴、卿士往還不絕。

 

僧遠蔬食五十餘年,澗飲二十餘載。遊心法苑,緬想人外,高步山門,蕭然物表。

永明二年正月,卒於定林上寺,春秋七十一。

文宣王即為營墳於山南,立碑頌德,太尉瑯瑘 王儉製文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