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態不因私利而欺騙父親。】

 

顧態,性至孝。

父娶妾,生二子,鍾愛之。

每歲所得束脩,悉以奉父。

 

庚子春,授課於氏。

赴館之日,知其孝行,即具一歲脩金送之;

告以:「今日之銀,公父未知也。此間有田欲售,可買之。待秋收,可得租若干。」

曰:「不可。豈可為幾石米易其心,且欺吾父哉?」

卒持以獻其父。

 

生子際明,少年進士,官翰林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孝順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僧人重病臥床多年卻不急於生死之事,遂耽誤自己。】

 

一僧瘵疾經年,久憊枕席。

眾知必死,而彼無死想,語之死,輒不懌。

予使人直告:「令速治後事,一心正念。」

彼謂:「男病忌生日前,過期當徐議之耳。」

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,先一日奄忽。

 

吁!人命在呼吸間,佛為無病人言之也。況垂死而不悟,悲夫!

 

(明 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刑事寃枉良民,導致自殺,自己的兒子遂精神失常。】

 

早期某刑事曾將一嫌犯屈打成招,但事實上他是清白的。

嫌犯被保釋回家後,自認受盡委屈,又無法洗清罪名,便自殺了。

 

後來,刑事的一個兒子變得精神失常,無緣無故拿棍子追打自己的孩子,晚上也鬧得沒人能夠睡覺。

他們家人到處求神問佛,卜卦改運,不過似乎都沒什麼效果。

而更令人驚異的是,每一位被請的神佛都表示,這是其父過去造孽的果報,由於情況非同小可,神佛也無能為力。

 

(雲鶴《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四》摘錄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23 Wed 2014 05:42
  • 支遁

代高僧支遁的故事。

 

支遁,字道林,本姓陳留人,或云河東 林慮人。幼有神理,聰明秀徹。

家世事佛,早悟非常之理隱居吳縣 餘杭山深思道行之品,委曲慧印之經。卓焉獨拔,得自天心,年二十五出家。

(註:道行指《道行般若經》,慧印即《慧印三昧經》)

 

初至京師,太原 王濛(字仲祖)甚重之。

陳郡 殷融(字洪遠)嘗與衛玠交,謂其神情俊徹,後進莫有繼之者。及見,歎息以為重見若人。

(註:衛玠叔寶,容貌俊美,風采極佳,眾所仰慕。)

 

王洽(敬和王導)劉恢(道生)殷浩(淵源殷融)許詢(玄度)郗超(景興)孫綽(興公)桓彥表王修(敬仁)何充(次道)王坦之(文度)謝長遐袁彥伯等一代名流,皆著塵外之狎。

 

曾在白馬寺劉系之等談莊子《逍遙篇》所云「各適性以為逍遙」。

曰:「不然。夫以殘害為性,若適性為得者,亦逍遙矣!」

於是退而注《逍遙篇》,群儒舊學莫不歎服。

註:夏桀柳下跖

 

每至講肆,善標宗會大義;章句或有所遺,為守文者所陋。

謝安(安石)聞而善之曰:「此乃九方歅之相馬也,略其玄黃而取其駿逸。」

(註:九方歅春秋 秦穆公時人,善相馬。)

 

後還吳縣,立支山寺

晚欲入剡縣。時謝安吳興太守,即與書,盡述思念慽悵之意。

 

王羲之(字逸少王導堂侄)時在會稽,素聞名,然未之信。謂人曰:「一往之氣,何足言?」

欲還剡縣,路經會稽故詣,觀其風力。

既至,曰:「《逍遙篇》可得聞乎?」

乃作數千言標揭新理,才藻驚絕;遂披衿解帶,流連不已。乃請住靈嘉寺,意存相近。

 

俄而,又投迹剡山,於小嶺立寺行道,僧眾百餘常隨稟學。時或有墮者,乃著座右銘以勗之。

 

時論以才堪經贊,而潔己拔俗有違兼濟之道,乃作《釋矇論》。

 

晚移石城山,又立棲光寺。宴坐山門,遊心禪苑。木喰澗飲,浪志無生。

乃注《安般》、《四禪》諸經,及著《即色遊玄論》、《聖不辯知論》、《道行旨歸》、《學道誡》等。

追蹤馬鳴,躡影龍樹。義應法本,不違實相。

 

晚出山陰講《維摩經》。

為法師,許詢為都講。

通一義,眾人咸謂無以厝難。設一難,眾亦謂不復能通。如此至竟,兩家不竭。

凡在聽者咸謂審得旨,然迴令自說,兩三反便亂。

 

晉哀帝即位,頻遣兩使,徵請道林出都。

遂止東安寺講《道行般若經》,白黑欽崇,朝野悅服。

 

郄超謝安:「公談何如嵆中散?」

安曰:「努力裁得半耳。」

註:嵆中散嵇康竹林七賢之一)

又問何如殷浩

曰:「亹亹論辯,恐。超拔直上淵源,實有慚德。」

郄超後與親友書云:「法師神理所通,玄拔獨悟,實數百年來,紹明大法,令真理不絕一人而已。」

 

淹留京師涉將三載,乃還東山上書告辭,詔即許焉,資給發遣,事事豐厚。

一時名流並餞別於征虜亭

蔡系(字子叔)前至,近而坐。謝萬(字萬石)後至,值暫起,便移就其處。還,合褥舉擲地,不以介意。其為時賢所慕如此。

 

既而,收迹剡山,畢命林澤。

 

人嘗有遺馬者,愛而養之。時或有譏之者。曰:「愛其神駿,聊復畜耳。」

後有餉鶴者,謂鶴曰:「爾冲天之物,寧為耳目之翫乎?」遂放之。

 

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。謂:鷄卵生用,未足為殺。師不能屈。

師尋亡,忽現形;投卵於地,殼破鶵行,頃之俱滅。乃感悟,由是蔬食終身。

 

先經餘姚 塢山中住。至於名辰,猶還中。

或問其意。

答云:「謝安在昔數來見,輒移旬日。今觸情舉目,莫不興想。」

 

後病甚,移還中。

太和元年閏四月四日終於所住,春秋五十三。

即窆於中,其塚存焉。

郄超為之序傳,袁宏為之銘贊,周曇寶為之作誄。

 

後,高士戴逵行經墓乃歎曰:「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繁,冀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耳。」

 

有同學法虔,精理入神,先而亡。

歎曰:「昔匠人,生輟弦於子。推己求人,良不虛矣!寶契既潛,發言莫賞;中心蘊結,余其亡矣!」乃著《切悟章》。臨亡成之,落筆而卒。

 

所著文翰,集有十卷,盛行於世。

 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

元 曇噩《新修科分六學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。

 

 一者,好喜打拍一切眾生。

 二者,勸他令打。

 三者,讚歎打法。

 四者,見打歡喜。

 五者,惱亂父母,令心憂惱。

 六者,惱亂賢聖。

 七者,見怨病苦,心大歡喜。

 八者,見怨病愈,心生不樂。

 九者,於怨病所,與非治藥。

 十者,宿食不消,而復更食。

《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

 

何業獲報多病?有十種業。何等為十?

 

 一、自壞有情。

 二、勸他令壞。

 三、隨喜壞。

 四、讚歎壞。

 五、不孝父母。

 六、多結宿冤。

 七、毒心行藥。

 八、慳悋飲食。

 九、輕慢聖賢。

 十、毀謗師法。

《分別善惡報應經》

---------------

試解:

 

綜合所列各項,除自己飲食不當外,其餘多屬觸惱眾生方面,雖不致死,但令眾生受苦。眾生包括人與各種動物。所作業包括身口意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