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ul 08 Wed 2015 20:00
  • 寶唱

高僧釋寶唱的故事。】

 

釋寶唱俗姓吳郡人。

年少懷寬,清白堅貞,田作為主,傭書為副。

古籍過目,便能強記,知其義理。

 

寶唱年十八,投僧祐律師出家,住莊嚴寺

諮稟經律,承風建德;博採群言,酌其精義。

 

寶唱又思開悟士俗,以廣濟為先;

即從處士顧道曠呂僧智等學習儒道要義。

時僧以其涉略世務,謂有俗志,乃造訪家室,寶唱執固不返。

建武二年(495),寶唱近三十歲,父喪服畢,方棄常習,至都專法。

涉歷五載,又中風疾。

 

代末(502),寶唱遇亂,移往東南,遠至閩越,討論法業。

天監四年(505),方還京都,受勅為新安寺主。

 

天監十五年(516),帝勅寶唱撰《經律異相》五十五卷。

 

帝以國土調適,無諸災障,乃因上資三寶,中賴四天,下藉龍王眾神祐助,世間蒼生始獲安樂。

雖具有文,但散在經論,故令寶唱等總撰集錄,輯成《眾經護國鬼神名錄》三卷(天監十五年)、《眾經諸佛名》三卷(十六年)、《眾經擁護國土諸龍王名錄》三卷(十六年)、《眾經懺悔滅罪方法》三/四卷(十六年)

或建福攘災,或禮懺除障,或饗神鬼,或祭龍王。

諸所祈求,帝必親覽,指事祠禱,訖多感靈。

所以五十年間,兆民荷賴,由此力也。

 

時,太子蕭綱尤好佛教,撰《法寶聯璧》二百餘卷,又別令寶唱綴輯區別。

 

帝以佛法深奧,淺識難通,若非才學,無由造極;

又勅寶唱,自佛教東傳,僧俗有敘佛理者,全都集聚,號曰《續法輪論》,合七十餘卷。

使迷理者,見便歸信。

 

天監十七年(518),勅寶唱重撰《梁世眾經目錄》四卷,雅合時望。

遂勅之掌華林園寶雲經藏,搜求遺逸,皆令具足。

 

初,天監九年,寶唱先疾復動,便發二願:

一、遍尋經論,使無遺失。

二、搜括歷代僧錄,分類別之。

即於天監十三年,完成《名僧傳》三十一卷。

 

不測其終。

 

(隋 費長房《歷代三寶紀》唐 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某至陰間誦《金剛經》,眾多罪人皆被超度。】

 

開元年中,有某者,寄住滑州

晝日閒坐廳堂,見二黃衫人入門,問是誰。

答曰:「是里正,奉帖追公。」

甚愕然,問:「何故相追?」即求帖觀視。

見封上作「衛縣」字,遂開。

文字錯謬,不似人書,怪而詰問。

吏言:「奉命相追,不知何故。」

俄而,見馬已備在階下,不得已,上馬去。

顧見其屍,坐在床上,心甚惡之;倉卒之際,不知是死。

又見馬不由門出,皆行牆上,乃驚愕流淚,方知已死,恨不得與母、妹等別。

 

行約數十里,至一城,甚壯麗。

問:「此何城?」

吏言:「乃王之國,即追君所司。」

 

入城後,吏欲帶見王,經過一院。

問:「此何院?」

吏曰:「是御史大夫院。」

因問:「院大夫何姓名?」

云:「姓名某。」

驚喜曰:「此我表兄。」即令吏通報。

 

須臾,大夫便出,相見甚喜,具言平昔,延入坐語。

大夫謂曰:「弟之念誦,功德甚多;實因《金剛經》是聖教之骨髓,乃極不可思議功德者也。」

 

初入院中,見數十人皆是士大夫,其後多半繫在網中,或無衣,或露頂。

問:「此悉何人?」

云:「是陽間士大夫。繫網中,悉因罪重。弟若能為之說法,見者悉得昇天。」

遂命取高座,令升坐。

誦:「金剛般若波羅密經。」網中人已有出頭者。

誦至半,皆出至地上;或褒衣大袖,或乘車御雲。

誦訖,往生都盡。

 

及入謁見,王呼為「法師」,致敬甚厚。

王云:「君大不可思議,壽算又不盡。」

即歎念誦之功,尋令前吏送回。

 

既至舍,見家人披髮哭泣,己屍臥地上,心甚惻然。

俄而,有一婢從庭前入堂,吏令隨之上階。

及前,魂神忽已入體,因此遂活。

 

(唐 戴孚《廣異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僧僧伽婆羅的故事。】

 

僧伽婆羅Saṃgha-pāla),意譯眾鎧,扶南國(今柬埔寨)人。

幼而穎悟,早學佛法,十五歲出家。

時,偏業《阿毘曇論》,聲譽海南

受具足戒後,廣習律藏。

 

婆羅勇於遊方開化,聞齊國有弘法,即隨舶至都,住正觀寺

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弟子,從之精研《方等經》。

 

婆羅博涉多通,解數國書語。

亡墜,法教衰微,婆羅外絕交遊,潔靜身心。

御世(502),搜訪術能之士。

天監五年(506)起,婆羅被勅徵召,傳譯佛經。

歷十七年,合譯十一部,即《阿育王經》、《解脫道論》等。

 

初翻經日,梁武帝躬臨壽光殿法座,筆受其文;

然後方付沙門寶唱慧超僧智法雲袁曇允等完成。

 

天子禮接甚厚,引為家僧。

太尉臨川王 蕭宏接遇隆重。

婆羅不畜私財,以嚫施立寺。

 

普通五年(524),婆羅因疾卒於正觀寺,春秋六十五。

 

(隋 費長房《歷代三寶紀》唐 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沈僧覆偷銅像鑄錢,事發被捕,不久即死,有如火燒。】

 

劉宋 大明末年,本土飢荒,吳興 沈僧覆求食至山陽

晝,入村野乞食;夜,寄寓寺舍左右。

 

時,山陽諸寺有銅製小佛像甚多。

僧覆與其鄉里數人逐漸竊取,數囊篋皆滿,即還家共鑄為錢。

 

後,事被發覺,執送至都。

僧覆入船便云,見人以火燒之;晝夜叫呼,自稱痛苦不堪。

未及刑,坐而死;全身灼裂,狀如火燒。

 

吳郡 朱亨親識僧覆,具見其事。

 

(南朝齊 王琰《冥祥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06 Mon 2015 20:00
  • 曇副

高僧釋曇副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曇副俗姓鄴陽人。

清白堅貞,有風譽威望,十餘歲出家,住安樂寺

 

曇副宿植福因,產業豐厚,雖蓄金盈餘,不因操心。

自知止足,廣行慈悲,常懷矜恤,濟人為務。

 

曇副為沙門寶誌所敬,常言:「此人五法城之侶也。」

每預言之云:「君當生兜率,勤事氏。」

此言符會曇副之願心。

 

曇副捨財,造《法華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勒經》、《四天王經》、《遺教經》、《賢劫千佛名經》、《比丘戒本》、《比丘尼戒本》各一千部,並作布薩籌十萬枚。

傳布遠方,流化異域,開暢微遠。

 

曇副竭財弘教,盡思幽深,戒行精峻,唯至唯勤。

乃通夢相,有人語之曰:「汝兜率之業已辦,無所復慮也。」

又夢彌勒手摩其頂,天香幡氣,神龍現體。

一、二年中,靈應相連。

 

建武四年,曇副卒,春秋六十餘。

 

(梁 寶唱《名僧傳》 寶亮《名僧傳抄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