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祥抓到虱子有嚙虱的習慣,遂被鬼神處罰。】

 

東晉 義熙年中,京師長年寺惠祥法向鄰房。

夜四更時,惠祥遙喚法向暫來房中。

法向往視。

惠祥仰臥,手交於胸,足挺直,云:「可解我手、足上繩。」

法向曰:「上並無繩也。」

惠祥因此得以轉動,云:

「剛才有多人縛我手足,用鞭棍打我,質問:『何故嚙虱?』

 又說:『若再不停止,當入兩山間合夾你。』

惠祥此後便戒於嚙虱。

 

(南朝宋 劉義慶《宣驗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20 Sat 2015 20:00
  • 曇輝

比丘尼釋曇輝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曇輝(或云曇暉俗姓青陽,名白玉蜀郡 成都人。

年七歲(428),便樂坐禪。

曾與姊共寢,曇輝夜中入定。

姊於屏風角尋得,身如木石,亦無氣息。

姊大驚怪,喚告家人。

至曉,曇輝猶不醒,家人奔問巫覡,皆言鬼神附身。

 

曇輝幼年即樂出家修道,然父母不許。

劉宋 元嘉九年(432),有外國禪師畺良耶舍,大弘禪觀。

曇輝時年十一,求母請禪師,欲諮禪法,母從之。

耶舍一見,歎有天分,令其修習,並囑法育比丘尼相助。

時,母已將之許配於曇輝之姑子(即堂兄),且出嫁有期。

不得餘計,法育遂密迎曇輝至寺。

家既知,將逼嫁之。

曇輝不肯行,深立誓言:「若我道心不果遂,被限制逼迫者,便將投火飼虎,棄除穢身,願十方諸佛證見至心。」

 

刺史甄法崇信尚佛法,聞之,遣使迎曇輝

集諸官員及名望,並請諸僧尼,互加難問。

曇輝陳述答難無所退屈,坐者歎之。

法崇乃問曇輝曰:「汝真能出家否?」

答曰:「微願久發,特乞救濟。」

法崇曰:「善!」乃許離夫家,聽其入道。

即遣使語曇輝之姑,姑即奉教。

曇輝遂得從法育出家,時,年始十三(434)。

 

曇輝法育學修禪觀,方得稟受,即於座末入定:

 見東方有二光明,其一如日而白,其一如月而青。

 曇輝即於定中立念云:

 「白者必是菩薩道,青者是聲聞法。

  若真如此,當令青者消散,而白光熾盛。」

 即應和此念,青光遂滅,白光熾滿。

及至出定,向法育說。

法育善觀道,聞而歡喜讚善。

時,同坐四十餘人莫不歎其希有。

 

曇輝出家三年後,婿心疑為詐,率眾強帶回家。

曇輝時年十六(437),即使婢保護,不受侵逼。

婿無可奈何,又提訴於州。

刺史歎異,問畺良耶舍

耶舍曰:

曇輝根利,慎勿違之。

 若婿家須解婚費用,不足者,貧道有一奴僕可隨喜。」

於是解婚,釋放曇輝

 

後,曇輝於禪中自解佛性、常住大乘等義,並非從師習受。

時,諸名師極力問難曇輝,皆無能屈之者。

於是名揚遠近,莫不歸服。

 

元嘉十九年(442),臨川王 劉義慶南兗州刺史,延請曇輝廣陵

時,曇輝年二十一。

 

後,驃騎將軍治,復請曇輝南楚

時,男女僧俗弟子有千二百人。

 

歲月稍久,曇輝思母轉深,固請還鄉。

後,曇輝德行既高,門徒日眾。

即於市橋西北自營塔寺,殿堂廂廊未久即成。

後,曇輝復營三寺,皆悉神速,眾皆歎服,稱有神力。

 

天監三年(504),曇輝卒,年八十三。

 

初,張峻嘗忽然往訪曇輝,不令預知。

同行賓客三十許人坐始定,曇輝便出果、粽,並悉時珍。

刺史劉悛後嘗直往,亦復如是,猶似曇輝早已預知。

 

宣武王 蕭懿嘗送物,使曇輝設百人會。

王本言不出席,臨時又自往。

及至,乃有三百僧,共王佐吏近四百人。

將欲行道,曇輝遣婢來向王請人出食。

王即遣人。

唯見曇輝二弟子及二婢備食,無餘人手。

王更歎曇輝之不可量也。

 

或有問曇輝:「師徒不過中等之產,云何造作有若神化?」

答云:

「貧道自無居貯。

 若須費用,五三金而已,隨即有之。

 亦不知何以如此?」

故,談者以為有無盡藏焉。

 

(南朝齊 王琰《冥祥記》梁 寶唱《比丘尼傳》唐 道世《法苑珠林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五娘違反天人囑咐,李齊貪財,因而早死。】

 

洛陽 高五娘,美於色,再嫁某。

乃天上謫仙(註:謫居世間的仙人),自與五娘結好,恆居洛陽

以黃白(註:煉金銀)自業,五娘亦知其法。

 

開元年末,二人結好已五、六年。

一夜五更後,聞空中呼一聲,披衣出門。

語畢,入屋謂五娘曰:

「我實天仙也。

 昔以微罪,譴在人間耳。

 今罰責已盡,天上來喚,不得再留此。

 多年繾綣,能不愴然?

 我去之後,汝宜以黃白自給,慎勿傳人,亦不得為人多煉。

 非但損汝,亦恐不利其人。」

言訖,飛去。

 

五娘初依其言,後,賣銀居多,為坊司所告。

時,河南少尹李齊知其事,釋五娘而不問其罪。

但,密派人召五娘,為其燒十餘床銀器。

 

後,李齊以此轉告朝廷顯要。

不一年,李齊五娘皆卒。

時人謂為天罰焉。

 

(唐 戴孚《廣異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19 Fri 2015 20:00
  • 僧念

比丘尼釋僧念的故事。】

 

釋僧念俗姓泰山 南城人,父羊彌任州吏,招提寺 曇叡法師為其侄。

 

僧念德能早秀,才識明達。

十歲( 元嘉年初)出家,為法護比丘尼弟子,隨師住太后寺

貞節苦志,禪思精密,博涉多通,文義兼美。

 

僧念蔬食禮懺,老而彌篤。

誦《法華經》日夜七遍。

 

文帝孝武帝常加資給。

 

永明年中(483-493),僧念移住禪林寺

禪化大隆,學者眾多。

司徒竟陵王四事供養。

 

天監三年(504),僧念卒,年九十。

秣陵縣 中興里內。

 

(梁 寶唱《比丘尼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融之孫是羅剎鬼,七歲死後,仍常現形,張融持八關齋戒驅之。】

 

渤海 張融眉嵎

西晉 咸寧年中,媳婦產一男,初不覺有異。

至七歲,聰慧過人。

 

張融曾攜之看其射箭。

令人拾箭還,恆苦遲久。

張融孫云:「我為公取回也。」

後,張融再射,才發箭,孫便奔赴,遂與箭同至靶處。

忽然,已持箭而歸,舉坐怪愕。

 

還家,經二日,孫忽暴病而卒。

將殯時,請僧眾作佛事。

有一僧語張融云:「君速斂!此孫是羅剎鬼,將啖害人家。」

張融既曾見取箭之事,即倉促蓋棺。

須臾,聞棺中有撲擺聲。

眾人咸化悲為駭,急送埋葬。

後又數見其形,張融持八關齋戒,方離去。

 

(南朝宋 劉義慶《宣驗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