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ep 23 Tue 2014 06:00
  • 道盛

南北朝高僧釋道盛的故事。】

 

釋道盛俗姓沛國人。

幼而出家務學,善《涅槃經》、《維摩經》,兼通《周易》。

 

道盛始住湘州宋明帝承風,勅令下京,止彭城寺

謝超宗一遇,遂敬以師禮。

 

道盛天保寺齊高帝勅代曇度為僧主。

 

丹陽沈文季,素奉黃老,排嫉佛教。

乃建義符僧局,專責僧籍,欲沙汰僧尼。

道盛綱領有功,事得寧息。

 

後,文季故於天保寺設會,令道士陸修靜道盛論議。

道盛既理有所長,又詞氣俊發,嘲謔往還,言無暫擾。

意不獲申,慚愧而退。

 

道盛著《述交論》及《生死本無源論》等。

永明中卒,春秋六十餘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樹下。

時,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,擇聘高門為婦,種種音樂娛樂之。

其婦懷妊十月,生一男兒,身極柔軟,顏色鮮明,端正殊妙,世所希有。

父母親屬見之歡喜,因為立字威德

 

兒年漸長,柔和調順,見者愛敬,遠近信伏。

時,威德將諸親友遊觀。

至尼拘陀樹下,見佛世尊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光明照曜如百千日,心懷歡喜,前禮佛足,退坐一面。

佛即為說四諦法。

威德心開意解,得須陀洹果;歸辭父母,求索入道。

父母愛念,不能違逆,共詣佛所,求索出家。

佛即告言:「善來比丘!」便成沙門。

威德精勤修習,得阿羅漢果,諸天世人,皆共敬仰。

 

時,諸比丘見已,白佛言:「世尊,今此威德比丘宿植何福,身極柔軟,顏色鮮明,為眾敬仰,又值世尊,出家得道?」

世尊告諸比丘:

「汝等善聽,吾當為汝分別解說。

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,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毘婆尸,教化周訖,遷神涅槃。

 有王名槃頭末帝,收佛舍利,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。

 後,有一人路過,見塔上萎花積有塵土,即取萎花拂拭使淨,還用供養,發願而去。

 其人緣是功德,九十一劫不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生天上、人中,顏色奕奕,有大威德,受天快樂。

 直至今值於我,仍有威德,乃至出家得道。」

佛告諸比丘:「時彼拂拭花人,今威德比丘是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知足常樂,珍惜目前所擁有的。】

 

胡九韶 金谿人,造詣潔修。

家甚貧,課兒力耕,僅給衣食。

每日晡時,焚香九頓首,謝天賜一日清福。

妻笑曰:「一日三餐菜粥,何名清福?」

九韶曰:「吾幸生太平之世,無兵禍。又幸一家骨肉不至飢寒。三幸榻無病人,獄無囚人。非清福而何?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奢儉》)

 

別人騎馬我騎驢,仔細思量大不如,

回頭望見推車漢,比上不足下有餘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2 Mon 2014 06:00
  • 僧鍾

釋僧鍾俗姓魯郡人。

年十六出家,居貧修道。

 

僧鍾嘗至壽春僧導見而奇之。

譙郡 王鄴重其志操,供以四事。

後請僧鍾講《百論》,公往聽之,乃謂人曰:「後生可畏,真不虛矣!」

僧鍾妙善《成實》三論、《涅槃經》、《十地經》等。

 

僧鍾後南遊京邑,止於中興寺

永明初,使李道固來聘,會於寺內。

帝以僧鍾有德聲,勅令酬對,往復移時,言無失厝

 

時,日影小晚,稍過日中,僧鍾遂不食。

道固曰:「何以不食?」

僧鍾曰:「古佛道法,過中不食。」

道固曰:「何為聲聞耶?」

僧鍾曰:「應以聲聞得度者,故現聲聞。」

時人以為名答。

 

爾後,僧鍾盤桓講說,稟聽成群。

文惠太子、竟陵 文宣王,數請南面。

永明七年卒,春秋六十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時,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

爾時,長者須達敬信佛法,為僧施主,一切所須悉皆供給。

時,諸比丘隨其所須日日往來,說法教誨。

 

須達家有二鸚鵡,一名律提,二名賒律提,稟性黠慧,能知人語。

諸比丘往來,二鳥每先告語,家內聞知,拂整敷具,歡喜迎逆。

 

一日,阿難到其家,見鳥聰黠,愛之在心而語之言:「欲教汝法。」

二鳥歡喜,阿難即授四諦法,教令誦習而說偈言:「豆佉、三牟提耶、尼樓陀、末加。」

(註:音與意譯為:duḥkha苦、sam-udāya集、nirodha滅、mārga道。)

其家門前有樹,二鳥聞法,喜悅誦習,飛向樹上;次第上下七返,誦讀所受四諦妙法。

其暮,二鳥宿樹,為野狸所食;然緣此善心,即生四王天

 

明日乞食時到,尊者阿難著衣持缽,入城乞食。

聞二鸚鵡為狸所殺,生矜愍心。

 

阿難還園,白佛言:「須達家有二鸚鵡,弟子昨日教誦四諦,其夜命終。不知識神生何處所?唯願如來垂愍見示。」

佛告阿難:「諦聽,諦聽,善著心中,當為汝說,令汝歡喜。緣汝授法,喜心受持,命終之後,生四王天。此閻浮提五十歲,為四王天上一日一夜,彼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四王天壽五百歲。」(註:人間九百萬年)

 

阿難問佛:「於彼命終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生第二忉利天上。此閻浮提百歲,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,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忉利天壽千歲。」(註:人間三千六百萬年)

 

阿難復問:「於彼命終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生第三焰摩天上。此閻浮提二百歲,為焰摩天一日一夜,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焰摩天上壽二千歲。」(註: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)

 

阿難又問:「於彼命終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生第四兜率天上。此閻浮提四百歲,為彼天上一日一夜,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兜率天壽四千歲。」(註: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)

 

阿難又問:「於彼命終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生第五不憍樂天。此閻浮提八百歲,為第五天上一日一夜,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第五天壽八千歲。」(註:人間二十三億四百萬年)

 

阿難又問:「於彼命終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生第六化應聲天。此閻浮提千六百歲,為第六天上一日一夜,亦三十日為一月,十二月為一歲,彼第六天壽萬六千歲。」(註:人間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年)

 

阿難又問:「於彼命終,復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還生第五天上。如是次第,至四天王天。上下七返,生六欲天中,自恣受福,極天之壽,無有中夭。」

 

阿難又問:「六天壽盡,當生何處?」

佛告阿難:「當下閻浮提,生於人中。出家學道,緣前鳥時,誦持四諦,心自開解,成辟支佛,一名曇摩,二名修曇摩。」

 

佛告阿難:「一切諸佛及眾賢聖、天人品類受福多少,皆由於在佛法中種其善因,致使其後各獲妙果。」

《賢愚經》略釋

 

(註:二鳥自人間亡後再回到人間,經人間一千七百一十九億九千萬年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