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惟燕擱淺,因誦《金剛經》而脫險。】

 

建德縣李惟燕,年少即誦持《金剛經》。

 

天寶年末,惟燕餘姚郡參軍。

期滿北歸,過五丈店

上虞江壩堤破,水竭。

時夜晦暗,四下無人。

此路本多劫盜,惟燕舟中有綾數百疋,懼為賊所取,乃持一劍,至船前誦經。

三更後,見堤上兩炬火,自遠而至,惟燕疑是村人。

火離船百步便退,復回。

惟燕心頗異之,便更大聲誦經,亦自思:「炬火,得非《金剛經》之力乎?」

時,堤內水竭而堤外水滿,惟燕便心念:「堤破,當得水助。」

半夕之後,忽聞船頭有流水聲,惟燕驚云:「堤寬數丈,何由得破?」

久之,覺船稍浮;及明,河水已滿。

正對船所,堤有一孔,大數尺,乃知係誦《金剛經》之助。

 

惟燕惟玉,任虔州別駕,見其兄誦經有功,乃效之。

後,泛舟出峽,水急櫓折,船將欲壞,惟玉乃極力唸經。

忽見一櫓隨流而下,遂得濟渡。

 

其族人亦常誦《金剛經》,遇安祿山之亂,伏於荒草。

賊將至,思得一雙鞋以利快走。

俄而,有物落其背,驚視,乃新鞋也。

 

(唐 戴孚《廣異記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ug 04 Tue 2015 20:00
  • 道紀

高齊高僧釋道紀的故事。】

 

釋道紀初(550-)盛弘佛法,以講《成實論》知名。

門徒學成,自立門戶,道紀欣然,以為教學並成。

 

天保年中(550-559),依例秋初開講。

時,道紀引眾出鄴城南門;

有一舊門徒正引眾入,恰於城門相遇,略無退讓。

道紀曰:

「卿從何來?

 甚無禮也!

 何以與師輒對峙耶?

 既不作禮,理宜讓路。」

彼曰:「法鼓競鳴,利在聲望,焉有師徒?」

道紀不答,便自讓路。

既出城外,迴首告其屬曰:

「吾講《成實論》積三十載,開導門徒,望有功夫。

 解而後行,此乃古訓。

 今解而不行,還如不解;徒失前功,終無後利。

 往不可追,來猶可及,吾有他計,請皆返京。」

 

道紀遂退掩房門,廣讀經論,為開化士俗而撰《金藏論》七卷;

分門別類,如寺塔幡燈之由、經像歸戒之本,包羅一代教化。

 

論成之後,道紀東七里,遍集方圓七里內男女,為講此論,七日一遍。

前往之時,必自荷擔,經書、佛像置一頭,老母、掃帚另一頭。

境內有塔,道紀即掃。

常語人曰:

「經不云乎:

 『掃僧地大如閻浮提,不如掃佛地一掌大,因智田為勝。

  親供母者,以其福與登地菩薩齊等。』」

故為母縫補、衣著、飲食、大小便利必自經理,不許人代。

或有助者,道紀曰:

「此吾母,非他人之母,身體之累皆由吾身。

 有身必苦,何得以苦勞人?

 所以身為苦先,幸勿相助。」

以此勉勵道俗,從者眾多。

又勸人奉持八戒,不許屠殺。

七日結束,又轉至前,還依上事,周歷行化。

數年之間,鄴城近郊,奉其教者,十戶有九。

 

後不測其終。

 

(唐 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董青建出生時,已得四果,死後回陽向父述說其因緣。】

 

董青建之父董賢明,於蕭齊初(479),為越騎校尉。

 

當初,青建氏有孕時,夢有人語云:

「汝必生男,體上當有青痣,可名為青建。」

及生,如夢言,即名之。

 

青建有容止,美言笑,性寬和,家人未嘗見其有慍色,人咸異之。

至年十四,任州主簿。

建元年初(479),皇儲蕭賾鎮守樊漢青建為水曹參軍。

 

二年(480)七月十六日,青建臥病,自云必不癒。

至十八日,臨亡前,坐起,謂母曰:

「罪盡福至,牽累永絕;願母自制,不須憂念。」

青建即大哭七聲,聲盡而絕。

 

本將葬於屋前,其夜,靈語云:

「生死異道,勿葬屋前,自有造像道人來迎喪者。」

明日,果有僧來,名曇順,即依靈語,向曇順說之。

曇順曰:

「貧道住南林寺,造丈八像將成。

 賢子既有此感應,寺西有少許空地可葬。」

遂葬寺邊。

 

三日後,母與親戚十許人至墓所致祭。

於墓東,見青建如生,云:

「願母節哀回家,青建今還在寺住。」

母即止哭而還,全家菜食長齋。

 

至閏月十一日,父夢見青建云:「願父暫住東齋。」

賢明便香湯自浴齋戒,至東齋住。

 

至十四夜,賢明於眠中聞青建喚聲。

驚起,見青建在齋前,如生時。

父問:「汝住何處?」

青建云:

「自亡後,住練神宮中。

 滿百日,將生忉利天。

 青建不忍見父母兄弟哭泣傷慟;

 三七日中,禮佛菩薩,請四天王,故得暫來。

 願父母從今以後,勿復啼哭祭祀。

 母已發願求見青建

 母不久將命終,即共青建同生一處。

 父壽可得七十三;

 命終後,將三年受罪報,勤苦修道可免除之。」

父問:「汝夜來,哪有光明?」

「今與菩薩、諸天共下,此乃其身光。」

「汝天上識誰?」

「見車騎、 吳興、外祖父宗西河

 青建非僅生此家中。

 四十七年來,至今已七死。

 今生生時,已得四果。

 先世曾發七願,願生人間,故歷生死。

 今起永畢,得離七苦。

 青建臨終時,見七處生死,故大哭七聲,乃是與七家別離。」

「汝昔生誰家?」

「吏部江湛廣州 羊希吳興 張永、車騎王玄謨吳興 蕭惠明、給事梁季父等六家。

 唯此生十七年,餘處僅三、五年。

 今後,瘟疫年多,宜勤修功德。

 世人死後,生天者少,多墮三塗,精進勤修,可得免除。

 發願生天,亦得相見;但行若差錯,則無相見之期。」

「汝母憂憶汝,垂死,可見汝否?」

青建曰:

「不須相見,徒增煎苦而已,但依前語語之。

 諸天已去,不容久住。」

青建慘有悲色,忽然不見。

 

去後,竹林左右猶有香氣,家人亦聞餘香。

賢明遂出家,名法藏

 

(南朝齊 王琰《冥祥記》略釋)

 

註:

證初果者,須經七次死生,方證四果阿羅漢。

此即青建歷七世,於生時,即得四果之因;

也就是說當初發願時,已證初果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ug 03 Mon 2015 20:00
  • 慧達

高僧釋慧達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慧達俗姓襄陽人,幼年入道。

修建為務,或登山臨水,或入村至邑,但形勝之所,皆發心建寺或修繕。

 

後,慧達天台山 瀑布寺,行修禪觀。

又北遊武當山,如前習靜。

 

代,癘疫大行時,百姓病亡極眾。

慧達揚都大市建大藥庫,須者便給,拯濟彌眾。

 

金陵佛寺七百餘,多有年久失修者;

慧達勸化補治三百餘所,皆莊嚴寬敞。

仁壽年中(601-604),又於揚州 白塔寺建七層木塔。

 

慧達後上廬山,造西林寺晚閣七間,明耀山勢。

初造之日,誓用黃楠,全境推尋,了無一樹,眾皆欲用餘木。

慧達曰:

「誠心在此,豈更餘求?

 只因至誠無感,故訪尋不遂。

 若心願堅決,松亦變楠。

 如求不獲,閣則無成之日。」

眾懼其言,四出追索,乃於境內下巢山,感得一谷皆是黃楠。

但,其處幽深,無法運出。

慧達尋行崖壁,忽見一處有光,其中可通木材,餘皆懸崖。

乃由此曳木至江,及至廬山,不失一根,閣遂得成。

後,閣忽偏斜,向南三尺,工匠設法使正,但無方由。

石門澗當於閣南,忽有猛風北吹,令閣還正。

 

慧達晚往長沙,鑄鐘,造像。

所至之處,人若草從;輸金納銀者,兢兢業業,恐其不受。

慧達外務雖繁,內心定靜。

旁觀潛沉,似不能言,而指示應和,立有成果。

此即其處煩不撓之力矣。

 

慧達隨性真直,言無華綺,據經引喻,勉勵人心。

然其形服粗弊,幾不可睹。

 

大業六年(610)七月底,慧達舊疾忽增,七日倚臥。

時,異香入室,旋繞如雲;閣中聖像,並皆流汗。

眾見此瑞,知慧達當終,官人檢驗,具以奏聞。

慧達則神志如常,奄爾長逝,春秋八十七。

 

(唐 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秦穆公無意中污穢佛像,不僅生病,還夢見被天帝責備。】

 

秦穆公時(前659-621),扶風(今陝西內)獲一石佛。

穆公不識,棄馬坊中。

 

此像穢污,神瞋,令穆公患疾。

穆公又夢見上帝,極被責斥。

 

穆公覺,問侍臣由余

答云:

「臣讀古書:周穆王時(前十世紀),有化人來此土,云是佛。

 穆王信之,於終南山中天臺,高千餘尺,基址現在。

 又於蒼頡臺造神廟,名『三會道場』。

 公今所患,莫非佛為之耶?」

穆公聞,大怖,曰:

「吾近獲一石人,衣冠非今所制,棄之馬坊。

 將非此是佛耶?」

由余往視之,對曰:「此真佛也。」

 

穆公取像澡浴,置清淨處,像遂放光。

穆公又怖,謂是神瞋,乃宰三牲以祭之。

諸神棄之遠處。

穆公又大怖,以問由余

由余答云:

「臣聞:佛清潔不進酒肉,愛重眾生,如護一子。

 所有供養,燒香而已;所可祭祀,餅果之類。」

穆公大悅。

 

(唐 道宣《感通錄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