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經因果 (32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阿育王每日供齋千位阿羅漢。

後有年少比丘與千沙門俱入宮。

年少比丘坐已,上下視王宮殿,復視正夫人不休,王有恚意。

 

飯已,各自去;王留上座三人問:「此年少比丘從何來?姓名為何?師事何人?此非沙門何因帶之入宮,瞻視正夫人不休?」

答曰:「此沙門從天竺來,姓名某,師名某。有智慧,明達經。所以視正夫人者,見夫人雖端正無比,但七日後壽盡,當入地獄。此沙門感世間無常,故視之耳。」

 

王惶怖,呼夫人歸依三比丘。

比丘言:「王雖日飯吾等千人,千人不能釋夫人意。當年少比丘為夫人說經,才可速見諦道。」

 

王遣使請年少比丘。

比丘還。

王與夫人俱頭面著地歸命,令重罪得輕微。

比丘則為夫人說宿命,為示法要。

夫人應時歡喜,身毛豎立,得須陀洹果也。

 

夫人本五百世為年少比丘姊,宿共誓:「先得道,當相度。」

比丘曰:「人無宿命,終不從解,亦不相見語言,終不入意。人各有本師也。」

《舊雜譬喻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世,有一長者財寶無量;生一兒端正殊妙,身作金色,且放光照彼城內皆作金色,因名金色

此兒長大,詣佛出家;精勤修習,成阿羅漢,世所敬仰。

時諸比丘問佛因緣。

佛曰:

「過去九十一劫,毘婆尸佛涅槃後,有王起四寶塔,高一由旬,供養佛之舍利。

 時有一人見塔少有破落,即和泥補治,並買金箔安貼其上,發願出離生死

 緣是功德,九十一劫不墮惡道,生為人天,身常金色,受天快樂。

 乃至今日值我,身故金色,出家得道,即今金色比丘是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人慳貪,斷餓眾生隨時飲食,應墮餓鬼。

得逆氣病,不能下食。

瞻病知識以種種食強勸之言:「是甜,是酢,此美易消,汝可強食。」

便起恚心:「使我何時眼不見食?」

爾時命終,生餓鬼中。

《賢愚經》

---------------

試釋:

 

若人吝嗇,斷飢餓眾生應時之飲食,死應堕為餓鬼。

其人臨終前得逆氣病,不能咽食。

看病人用各種食物勸言:「這是甜的,這是酸的,這很美味,這好消化,你多少吃一些。」

其人便生瞋念:「何時才能讓我看不到食物?」

就在此時命終,生為餓鬼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目犍連尊者在一樹下見一餓鬼,

身如焦柱,腹如大山,咽如細針,

髮如錐刀纏刺其身,

諸肢節間皆悉火燃,

渴乏欲死,唇口乾焦,往趣河泉,水為涸竭,

假令天降甘雨,墮其身上皆變為火。

 

尊者即詣佛所問其因緣。

 

佛曰:

迦葉佛時,有一沙門行路熱渴。

 見有女人井邊汲水,往從乞水。

 女曰:『即使汝渴死,我終不能將水予汝。因會令我水減少,故不可持去。』

 沙門不得水而去。

 時彼女人,遂復慳貪,有來乞者,終不施與。

 其後命終,墮餓鬼中,以是業緣,受如是苦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略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世,夜中,有數天眾次第詣佛。

佛皆曰:「汝受天身,快得安樂。」

天眾各言其因緣。

 

第一言:「世尊!我雖生天,心常憂苦。因我先身對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,雖為忠孝,心生恭敬,然不能恭敬禮拜,迎來送去。以是業緣,果報實少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二言:「世尊!我雖生天,亦常憂苦。因我前世雖對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生忠孝心,恭敬禮拜,然不能施床座、暖墊。以是業緣,今獲果報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三言:「我雖生天,常懷憂惱。因我前身雖對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忠孝,恭敬禮拜,施床座墊,然不能廣設飲食供養。以是業緣,今得果報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四言:「我雖生天,心常憂惱。因我過去雖對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忠孝,恭敬禮拜,施床座墊及以飲食,然不聽聞佛法。以是因緣,今獲果報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五言:「我雖生天,心常憂惱。因我前世雖對君、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忠孝,恭敬禮拜,供座飲食,且聞佛法,然不解義。以不解故,今獲果報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六言:「我雖生天,心常憂惱。因我前世雖對君、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忠孝,恭敬禮拜,供座飲食,聽法解義,然不能如說修行。以是業緣,今獲果報,不如餘天。」

 

第七言:「我今生天,五欲自娛,所須之物應念輒至,真實快樂,無諸憂惱。因我前世對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忠孝,恭敬禮拜,奉座飲食,聽法解義,如說修行。以是因緣,受天果報,身形端正,光明殊妙,眷屬眾多,勝餘諸天。以修此行故,得果滿足;以滿足故,得最勝果報;勝果報故,一切諸天,無有及者;以無及者,心得快樂也。」

《雜寶藏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有眾生盜三尊財及父母物,乃至殺人,如是大罪應墮「熾火地獄」。

是人為風寒冷病所逼,便思念火,欲得入中,念已命終,便墮是獄。

《賢愚經》

---------------

試釋:

 

若人盜佛、法、僧或父母財物,乃至殺人,如是重罪應墮熾火地獄。

其人臨終前,會生病感覺非常寒冷,欲有溫暖如火的環境,此時就會命終而入熾火地獄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去迦葉佛(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言為毘婆尸佛)時,有一年少比丘聲音清雅,善於讚唄,人所樂聽。而有一年老比丘聲音濁鈍,不能經唄。

 

時年少比丘自恃好聲,見老比丘而呵之言:『長老,汝今聲如狗吠。』

老比丘曰:『汝識我否?』

年少答言:『我識,汝是迦葉佛時比丘。』

老比丘曰:『我已得阿羅漢道,沙門儀式,悉具足矣。』

年少比丘聞已,心驚毛竪,惶怖自責,即於其前,懺悔過咎。

老比丘即聽懺悔。

 

然年少比丘由其惡言,仍受五百世狗身。

《賢愚經》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摘釋

---------------

試釋:

 

年少比丘懺悔是去除地獄果報,但狗身餘報仍需要受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長者財寶無量,然諂曲、慳貪、嫉妒,終無施心,乃至驅諸飛鳥,令不近舍。有諸沙門及窮人從其乞者,輒惡口罵之。

 

如是勤求資產,積聚為業,不修惠施。其後命終,受毒蛇身,還守本財,有近之者,瞋恚猛盛,怒眼視之。

《撰集百緣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去迦葉佛時,有二婆羅門隨王詣佛,禮拜問訊。

眾中有一優婆塞勸二婆羅門:「汝等今隨王見佛,可受齋法。」

婆羅門言:「受此齋法,有何利益?」

優婆塞言:「隨意所求,必得如願。」

婆羅門聞是語已,即共受齋;一求生天,一求人王。

 

二人還諸婆羅門聚會處。

餘婆羅門言:「汝等飢渴,可共飲食。」

受齋者言:「我受佛齋,過時不食。」

諸婆羅門言:「我等自有婆羅門法,何須受彼沙門齋耶?」遂殷勤勸請。

求王者絕不飲食,以持齋戒故,果其所願,得作國王。

求生天者不辭眾意即便飲食,以破齋故,不果所願,其後命終,生於龍中。以其先身共受齋故,生彼國王園池水中。

 

時園丁常採種種瓜果奉王。

一日於園池水中得一美果,色香甚好,展轉獻王。

王得果已,即便食之,覺甚香美,告園丁曰:「今後常送此果,否則吾將殺汝。」

 

園丁還歸園中自思:此果無種,何由可得?遂號泣不已。

時彼池龍聞是哭聲,化作人形問其泣因。園丁具答。

化人聞是語已,還入水中,取美果著金盤上,予園丁言:「汝持此果奉王並說吾意云:『昔佛在世,我及王本是親友,俱作梵志。曾共受八齋法各求所願。汝戒完具,得作國王;吾戒不全,生在龍中。我今還欲奉修齋法求捨此身。願王為我求索八關齋文,送予我。若違,吾覆汝國成海。』」

 

園丁如龍語。

王展轉得八關齋文,喜送予龍。

龍得,甚歡喜,齎持珍寶贈王,並勤加奉修八關齋法;其後命終,生忉利天

《撰集百緣經》《賢愚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昔,兄弟二人,大勢富貴,資財無量。

雖為兄弟,志念各異,兄好修道,弟愛家業官俸,貪世榮色。

 

兄專行學,諮受經道,不預家計。

弟見兄不親家事,恒嫌恨之:

「共為兄弟,父母早終,應勤念生活;

 今反棄家業,追逐沙門,聽受佛經。

 沙門豈能予汝衣財寶耶?

 財物日耗,家轉貧狹,人笑懈怠廢業,家道中落。

 凡為人子,當繼父母功勳,乃為孝耳。」

兄曰:

「持五戒,修十善,行六度,學禪定,供養三寶,以道化親,乃為孝耳。

 道俗相反乃自然之數:道之所樂,俗之所惡;俗之所珍,道之所賤。

 智愚不同謀,猶明暗不可共處;是故慧人去暗就明,以致道真。

 卿今所樂實為苦惱之我;然一切空無,虛偽不真,卻迷妄計有,豈知後報之苦辛哉?」

其弟含恚轉頭不信。

兄見如是便曰:

「卿貪家事,以財為貴;吾好經道,以慧為珍,今欲捨家,歸命福田。

 計命在世,速若飛塵,無常卒至,即為罪纏,是故捨世,避危就安。」

弟見兄志在修道,寂然不語。

 

兄即出家為僧,夙夜精進未曾懈怠,遂證道果。

往訪其弟,勸令奉法:「五戒十善為生天之本,布施學問乃道慧之基。」

弟聞此言,瞋恚更盛:「卿自應廢。不親家業,毀壞門戶,可獨為此,勿復教我。疾出門去,莫預我事。」

兄便捨去。

 

弟營家業,汲汲不休,未曾住心佛法,壽終墮牛。

商買載鹽,數數往返,牛遂羸頓,不能復前。

時兄飛空遙見,觀其本命,原是其弟,便謂牛曰:「弟,汝汲汲所樂舍宅田地,今何所在而自投牛畜?」即以威神照示本命。

牛即淚出自責:「本行不善,慳貪嫉妬,不信兄語,不信佛法,輕慢聖眾,違戾聖教;今墮牛中,疲頓困劣,悔當何及?」

兄知其心,即向牛主說其本末。

商人聞之,便以施與。

兄帶牛還寺,使念三寶,命終即生忉利天

 

時眾商人各自念言:「我等治生無厭,不施不奉法,恐死後不免此類。」

便共出家,行作沙門,精進不懈,亦皆得道。

《雜譬喻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世,波斯匿王於四街道設食供佛與眾僧,王手自斟酌。

飯食畢,佛於四道頭為王說法,觀者無數。

時有兩商人,一念曰:「佛如帝王,弟子猶忠臣;佛陳明法,弟子誦宣。此王明智,知佛可尊,屈意奉之。」

另一念曰:「此王愚惑!爾為國王,將復何求?佛者若牛,弟子猶車,彼牛牽車東西南北,佛亦如是。子有何道而下意奉之?」

 

二人俱去,行三十里,沽酒共飲。

善念者,四天王護之。

惡念者,太山鬼神令酒入腹中,如火燒身,遂出臥路中。明晨,商車五百乘輾殺之。

善念者見曰:「還國被疑殺人取物。」即至他國。

 

時,其國王崩,無有太子,讖書云:「中土有微人當王此土。」

故王有神馬,載王必屈膝。

眾臣即具神馬、印綬,行求國主。

觀者數千,善念商人亦在。

神馬屈膝舐善念商人足,群臣即拜為國王。

 

王自深思:「余無微善,何緣獲此?必是佛恩使然。」

即與群臣遙向佛禮曰:「賤人無德,蒙世尊慈恩,得王此國。明日願佛與應真眾垂意顧此,一時三月。」

佛告阿難:「勅諸比丘:明日彼王請,皆當作變化,令彼國王、人民歡喜。」

 

明日,佛與聖眾即各作神足往到彼國受請。

食畢,佛為王說法。

王曰:「吾本微人,素無快德,何緣獲斯?」

佛告王曰:

「昔彼大王飯佛於四衢道,王心念言:『佛如國王,弟子猶臣下。』王種斯核,今自獲果。

 後一人云:『佛者若牛,弟子猶車。』彼人自種車輾之核,今在地獄為火車所輾。

 為善福隨,為惡禍追,此為自作,非天龍鬼神所予。」

《法句譬喻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昔者,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彌,知此沙彌却後七日必當命終,與假歸家,至七日頭勅使還來。

 

沙彌辭師,即便歸去。

於其道中,見眾蟻子隨水漂流,命將欲絕。

生慈悲心,自脫袈裟盛土堰水,而取蟻子置高燥處,遂悉得活。

 

至七日頭,還歸師所。

師甚怪之,尋即入定,以天眼觀;

知其更無餘福得爾,以救蟻子因緣之故,七日不死,得延命長。

《雜寶藏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將諸比丘入城乞食。

至一巷,逢一婆羅門以指畫地言:「汝今當與我五百金錢,乃聽爾過;若不與者,不聽過。」

時佛與諸比丘默然而住,不能前進。

 

瓶沙王波斯匿王等聞,各齎珍寶予婆羅門,然不肯受。

須達長者聞佛為婆羅門留難,即取金錢五百予婆羅門,乃聽佛過。

 

諸比丘問佛因緣。

佛言:

「過去無量世時,有王太子將諸親友遊觀。

 路逢一戲人共輔相子博戲,賭五百金錢。

 輔相子負,不肯償。

 王太子語戲人言:『若彼不予,我當代償。』

 時輔相子自恃力勢,後竟不償。

 從此,無量世中,常從我索債。

 彼時王太子者,我身是;輔相子者,今須達長者是;戲人者,今婆羅門是。

 是故汝等凡負債者,不可不償,乃至成佛,不脫此難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爾時世尊讚歎出家功德因緣,其福甚多。

若放男女,若放奴婢,若聽人民,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,功德無量。

 

布施之報,十世受福;六天人中,往返十到。

猶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為勝。

何以故?

布施之報,福有限極。

出家之福,無量無邊。

 

又持戒果報,五通神仙,受天福報,極至梵世。

於佛法中,出家果報,不可思議,乃至涅槃,福故不盡。

 

假使有人起七寶塔,高至三十三天;所得功德,不如出家。

何以故?

七寶塔者,貪惡愚人能壞破故。

出家之法無有毀壞;欲求善法,除佛法已,更無勝故。

 

如百盲人,有一明醫能治其目,一時明見。

又有百人罪應挑眼,一人有力,能救其罪令不失目。

此二人福雖復無量,猶亦不如聽人出家及自出家其福弘大。

何以故?

雖能施於二種人目,此人唯各獲一世利;又肉眼性,性有敗壞。

聽人出家若自出家,展轉示導眾生永劫無上慧眼;慧眼之性,歷劫無壞。

何以故?

福報人天之中,恣意受樂,無窮無盡,畢成佛道。

所以者何?

由出家法,滅魔眷屬,增益佛種,摧滅惡法,長養善法,滅除罪垢,興無上福業。

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,深於大海,廣於虛空。

 

若使有人為出家者作諸留難,令不從志,其罪甚重。

如夜黑闇,無所睹見;是人罪報亦復如是,入深地獄黑闇無目。

譬如大海,江河百流悉投其中;此人罪報亦復如是,一切諸惡皆集其身。

如須彌山劫火所燒,無有遺餘;此人亦爾,地獄火燒無有窮已。

 

譬如迦留樓醯尼藥,極為毒苦;若等斤兩比於石蜜,彼善惡報亦復如是。

 

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。以出家人:

 以修多羅為水,洗結使之垢,能滅除生死之苦,為涅槃之因。

 以毘尼為足,踐淨戒之地。

 阿毘曇為目,視世善惡。

 恣意遊步八正之路,至涅槃之妙城。

以是義故,放人出家,若自出家,若老若少,其福最勝。

《賢愚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世尊與阿難入城乞食已,還出城外。

於城門外有大糞坑,雨污水等亦入其中。

糞水中有一蟲,形似人,多手足。

蟲見佛來,舉頭出水,對佛流淚。

佛見,哀憫不悅,即還山。

 

阿難問佛:「世尊,向所見糞水中蟲,先世造何業行?生此水中幾時?復於何時當得解脫?」

 

佛言:

「過去無量劫,於一僧房,有施主送酥油供現前僧。

 時有多客比丘在,知事僧瞋嫌客僧多,匿酥油不分。

 眾客僧言:『何不付酥油蜜耶?』

 知事僧答言:『汝客,我舊。』

 客比丘言:『此是施主施現前僧。』

 爾時知事僧兇惡罵言:『汝何不噉屎尿?云何從我索酥油?』

 以此惡言,九十億劫,常生糞水中。

 爾時知事僧者,今此糞水中蟲。」

 

佛告諸弟子:「當護於口。口之過患,甚於猛火。」

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世,一老翁失其婦,遂與兒同出家;時兒年小,即為沙彌。

 

一日父子共至最遠一村乞食,還時逼暮。

父老步緩,兒畏毒獸,急扶父行;執之不固,父倒而死。

 

時諸比丘呵責沙彌,即以白佛。

佛曰:「此師雖死,不以惡意。」

即問沙彌:「汝殺師否?」

答:「我實推之,不以惡意而殺父也。」

佛可其語:「如是,沙彌,我知汝心無有惡意。過去世亦復如是,無有惡意而相殺害。」

時諸比丘聞佛語,即問佛因緣。

 

佛言:

「過去無量劫時,父子二人共住。

 時父病極臥床,多有虻蠅惱觸。

 父即令兒逐蠅,望得安眠以解疲勞。

 時兒急遮,蠅仍數來不止,兒便瞋持大杖,伺蠅當殺。

 時諸蠅來父額,兒以杖打之,即殺其父。

 當於爾時,亦非惡意。

 爾時父者,此沙彌是;爾時兒,今彼死比丘是。

 以爾時無有惡心,打蠅殺父,今還相報,亦非故殺。」

 

後沙彌漸漸修學,勤加不懈,得阿羅漢。

《賢愚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昔海邊有國王出行射獵,得一沙門,持作歌伎。

沙門夜誦經作梵聲。

王言:「此伎善歌。」

有客,王輒請沙門伎歌。

 

時有異國優婆塞商人到其國。

王請商人,出沙門令歌。

優婆塞聞說深經,內心踊躍。

 

優婆塞回國,即與國人以千萬往贖沙門。

至三千萬,王乃與之。

優婆塞作禮曰:「我以三千萬相贖。」

道人即彈指,踊在空中曰:

「卿自贖,不贖我也。

 所以者何?

 往昔,王為賣葱人。

 汝來買葱,不足三錢。

 我時保卿。

 卿遂不還三錢。

 今生子息乃至三千萬。

 汝當還本三錢也。」

王即意解悔過,受五戒為優婆塞。

師曰:「債無論多少,皆不可負,亦不保人也。」

《舊雜譬喻經》略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言:

「如來久於無量阿僧祇劫,至心

 修持淨戒,故得足下平。

 供養父母、和上、師長、有德之人,以是因緣得足下輪相。

 於諸眾生不生害心,無劫盜想;若見父母、和上、師長、有德之人,遠出奉迎,安施床座,恭敬禮拜,破除憍慢;以是因緣得纖長指。

 具上三行,得足跟[月庸]滿。

 以四攝法攝取眾生,以是因緣得指網縵。

 以好酥油摩洗父母、和上、師長、有德之人,以是因緣得手足柔軟。

 修集善法不知厭足,以是因緣得[月庸]腨腸。

 聞法歡喜,樂為人說,為法走使,以是因緣得踝骨不現相。

 三業清淨,瞻病施藥,破除憍慢,飲食知足,以是因緣得平立手摩膝相。

 見分離者,善言和合;自修慙愧,亦教人修;以是因緣得馬藏相。

 自淨三業,亦教人淨;若有眾生四大不調,能為療治;以是因緣得身圓相。

 聞法歡喜,樂為人說,以是因緣得身毛上靡相。

 思惟諸法甚深之義;樂修善法;供養父母、和上、師長、有德之人;若行道路、佛塔、僧坊,除去塼石、荊棘、不淨;以是因緣得一一毛右旋相。

 若以飲食、瓔珞施人,除去瞋心,以是因緣獲得二相:一者金色,二者常光。

 以何業緣得一一毛相,即此業緣得身細軟,塵垢不著。

 常施眾生所須之物,以是因緣得七處滿相。

 自破憍慢,調柔其性;隨眾生心,如法而行;為除不善,教以善法;以是因緣得上身如師子相,得肩圓相、缺骨平滿相。

 以何業緣得纖指相,即此業緣得身[月庸]相。

 遠離兩舌,和合鬪諍,以是因緣得四十齒相、齒密不踈相、齒齊平相。

 修欲界慈,以是因緣得白齒相。

 見有求者,歡喜迎送,以是因緣得方頰車相。

 等視眾生猶如一子,以是因緣得上味相。

 常施眾生無上法味;見有忘者,施其憶念;自持五戒,轉以教人;修集悲心;能大法施;以是因緣得肉髻相、廣長舌相。

 實語,法喜語,法軟語,非時不語,以是因緣得梵音聲相。

 修集悲心,視諸眾生猶如父母,以是因緣獲得二相:一者目紺青色,二者眼如牛王。

 見有德者,稱實讚歎,以是因緣得白毫相。

 

 三十二相,雖復各各說其因緣,真因緣者:持戒精進。

 何以故?

 若不持戒能修精進,尚不得人身,況得三十二相;無見頂及肉髻相,等無差別。

 

 復次,凡所作事,定心不悔,以是因緣得足下平相。

 若至心作,以是因緣得千輻輪相、第二第三指網縵相、七處滿相、細軟、肩圓、缺滿、身直、廣長舌相。

 若常作者,以是因緣得長指相、平住摩膝、常光一尋相、齒密不踈相。

 若淨作者,以是因緣獲得餘相。

 

 復次,若於眾生生淳善心,以是因緣得手足柔軟、膚體細滑、塵垢不著。

 次第修集,時節修集,以是因緣得第二、第三、第四相。

 喜修善法,心無悔退,以是因緣得金色身、常光、齒白、眉間毫相。

 若聞讚歎不生憍慢;覆藏善法不令人知;以是因緣得馬藏相。

 所修善法迴向菩提,以是因緣得一一孔一毛相、身毛上靡、口四十齒、最上味相。

 勤精進故,以是因緣得方頰車、上身如師子相。

 至心愛念一切眾生如視一子,以是因緣得齒齊平、紺青目、牛王眼相。

 修集善法不知厭足,以是因緣獲得餘相。」

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阿難著衣持缽,入城乞食。

見一餓鬼,身如焦柱,腹如大山,咽如細針,又復生盲;

為諸烏鷲鵄梟所啄,宛轉自撲,揚聲叫喚,無有休息。

阿難問佛。

 

佛告阿難

迦葉佛時,有女出家,時彼父母,為女造寺,又請諸比丘尼,共住寺中。

 時,此女於戒律中,有少毀犯,諸比丘尼驅令出寺。

 此女心懷慚愧,不能歸家,寄住他舍,生大瞋恚言:『我自有之舍,居住其中,今云何反更驅我,自用居住?』

 即向彼長者、居士說諸比丘尼過惡:『狀似餓鬼,不自生活,但仰百姓;願我受身,莫見此輩。』

 其後此女命終,墮餓鬼中,今生盲餓鬼是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世,輔相之子─恒伽達─欲出家,父母不聽,故欲自殺,更生餘處。然投山不死,墮水不溺,食毒無苦,箭射無傷。

王帶恒伽達詣佛,啟白其事。

佛聽出家,並為說法,恒伽達遂心開意解,阿羅漢。

 

時王問佛,恒伽達無傷與得度因緣。

佛告王曰:

「過去無數世,有王與諸宮人林中遊戲,令諸婇女高歌。

 外有一人,高聲和之。

 王聞其聲,便生瞋妒,勅捕殺之。

 時有大臣為解,王赦不戮。

 其人得脫,奉事大臣,勤謹無替。

 承事多年,自思淫欲傷人,便欲出家修道。

 大臣曰:『不敢相違,學若成道,還來相見。』

 其人即詣山澤,精進修行,遂成辟支佛。

 後還來城邑,至大臣家。

 大臣見已,心大歡喜,請供養之。

 時辟支佛於虛空中示現神變。

 大臣見之,欣然無量,便立誓願:『由我恩故,命得全濟;願我世世富貴長壽,殊勝數千萬倍,智德相與共等。』」

 

佛告王曰:「時彼大臣,今恒伽達是。由是因緣,所生之處,命不中夭;今得值我,成阿羅漢。」

《撰集百緣經》《賢愚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