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僧尼居士 (3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代高僧支曇蘭的故事。】

 

支曇蘭 青州人,蔬食,樂禪,誦經三十萬言。

太元中遊剡縣

後,憩於始豐 赤城山,見一處林泉清曠而居之。

 

經數日,忽見一高大人,數呵令曇蘭離去。

又見諸異形禽獸,數怖曇蘭

曇蘭恬然自得,乃屈膝禮拜,云:「珠欺王是家舅,今往韋卿山依之,以此處相奉。」

 

三年後,曇蘭忽聞車騎聲,隨從者滿山。

俄而,有著幘人通報:珠欺王來訪。

既至,隨從王者有妻子、兒女等二十三人,皆形貌端整,有逾於世。

寒暄訖,曇蘭問:「住在何處?」

答云:「樂安縣 韋卿山。久服風聞,今與家累仰投,乞受歸戒。」

曇蘭即授之。

王等受法竟,供施錢一萬、蜜二器,辭別而去。

便聞鳴笳動吹,響震山谷。

曇蘭禪修眾十餘人共所聞見。

 

元熙中,曇蘭卒於山,春秋八十三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7 Mon 2014 06:00
  • 賢護

代高僧釋賢護的故事。】

 

釋賢護俗姓涼州人。

廣漢 閻興寺,常習禪定為業,又善律行,纖毫無犯。

 

隆安五年,賢護卒。

臨亡,口出五色光明,照滿寺內。

賢護遺言火化,弟子行之。

既而,肢節都盡,唯一指不燃,因而埋之塔下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竺曇猷的故事。】

 

竺曇猷或云法猷燉煌人,少即苦行習禪。

後遊剡縣,住石城山,乞食坐禪。

 

曇猷嘗到一蠱家乞食。

曇猷咒願竟,忽有蜈蚣從食中跳出,曇猷暢食無事。

 

曇猷後移至始豐 赤城山石室坐禪。

時有猛虎數十,蹲曇猷前,曇猷誦經如故。

一虎獨睡,曇猷以如意叩虎頭問:「何不聽經?」

俄而,群虎皆去。

有頃,壯蛇競出,大十餘圍,循環往復,舉頭向曇猷,經半日復去。

後一日,神現形詣曇猷曰:「法師威德重,既來住此山,弟子以室相奉。」

曇猷曰:「貧道尋山,願得相值。何不共住?」

神曰:「弟子願爾。但部屬未化,卒難制語;遠人來往,或相侵觸。人神道異,是以離去耳。」

曇猷曰:「本是何神?居此久近?欲移何處耶?」

神曰:「弟子乃夏帝之子。居此山二千餘年。寒石山是家舅所治,當往彼住。」

不久,神欲還山陰廟,臨別執手贈曇猷三奩香;於是鳴鼓吹角,凌雲而去。

 

赤城山有孤巖,獨出千雲。

曇猷聚石作梯,升巖宴坐。並接竹傳水,以供常用。

造訪學禪者,十餘人。

王羲之聞而欲往,仰峯高挹,致敬而返。

 

赤城巖天台瀑布、靈溪四明山相連。

天台懸崖峻峙,峯嶺切天,古傳:上有精舍,得道者居之。

雖有石橋跨澗,而有橫石斷人行;且莓苔青滑,自古以來,無得至者。

 

曇猷行至橋,聞空中聲曰:「知君誠篤,然今未得度,十年後再來也。」

曇猷悵然,夜留宿,聞行道唱唸聲。

旦,曇猷復欲前,見一人鬚眉皓白,問曇猷所往。曇猷具答。

公曰:「君尚為生死身,何得可去?吾是山神,故來相告耳。」曇猷乃退。

 

時,曇猷路經一石室,入中憩息。

俄而,雲霧晦合,滿室鳴聲,曇猷神色無擾。

明旦,見人著單衣帽來曰:「此乃僕之所居。昨,外行不在家,遂致騷動,深感愧怍。」

曇猷曰:「若是君室,即以相還。」

神曰:「僕家室已移,請留此住。」曇猷遂停少時。

 

曇猷常恨不得過石橋。

後,潔齋多日,復欲更往,見橫石洞開。

曇猷過橋少許,見精舍、神僧果如傳說。

乃共燒香、中食。

食畢,神僧謂曇猷曰:「十年後來此,今未得住。」

於是曇猷返還,回看橫石,還合如初。

 

太元末,曇猷卒於山室,屍猶端坐而全體綠色。

義熙末(註:經二十餘年),隱士神世標入山登巖,仍見曇猷屍身不朽。

其後欲往觀者,輒雲霧所惑,無得窺也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5 Sat 2014 06:00
  • 慧嵬

代高僧釋慧嵬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慧嵬長安大寺,戒行澄潔。

 

慧嵬多棲於山谷修禪。

時,有一無頭鬼來。

慧嵬神色無變而謂鬼曰:「汝既無頭,便無頭痛之患,一何快哉!」

鬼便隱形,復作無腹鬼來,只有手、足。

慧嵬又曰:「汝既無腹,便無五臟之憂,一何樂哉!」

須臾,鬼復作異形而來,慧嵬皆隨言遣之。

 

後,天雪甚寒。

有一女子來求寄宿,形貌端正,衣服鮮明,姿媚柔雅。

女稱:「我是天女。因上人有德,天遣我來相慰。」

女遂談說慾言以動其意,而慧嵬執志貞確,一心無擾。

慧嵬謂女曰:「吾心若死灰,勿以皮囊來試。」

女遂凌雲而去,顧而歎曰:「海水可竭,須彌山可傾,彼上人秉志堅貞。」

 

隆安三年,慧嵬法顯同遊西域,後不知所終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帛僧光的故事。】

 

帛僧光,或云曇光,少習禪業。

 

永和初,僧光東,至剡縣 石城山

山民咸云山有猛獸之災及山神縱暴,人蹤久絕。

僧光毫無懼色,雇人開路,自攜杖而前。

行入數里,忽大風雨,群虎號鳴。

僧光於山南見一石室,乃入其中,安禪合掌,以為棲神之處。

明旦雨息,僧光入村乞食;夕,復還石室。

 

經三日,夢見山神或作虎形,或作蛇身,來怖僧光僧光不懼。

經三日,又夢見山神自言移往章安縣,以石室相奉。

自此,居民採薪通行便無障礙。

其後,道俗宗事僧光,來學禪者建茅屋於石室側,遂漸成寺舍,因名隱岳寺

 

僧光入定,輒七日不起。

處山五十三載,春秋一百一十歲。

 

太元末,僧光以衣蒙頭,安坐而卒。

眾僧咸謂依常入定;但過七日後,怪其不起,乃共看之。

僧光顏色如常,唯鼻無氣息,乃知神遷已久,而形骸不朽。

 

孝建二年(註:隔約六十年),郭鴻任官剡縣,入山禮拜。

試以如意撥僧光胸,忽然風起,衣服銷散,唯白骨在焉。

大愧懼,收之於室,以磚疊其外而泥之,並畫其形像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竺僧顯的故事。】

 

竺僧顯本姓,北地人。

堅貞刻苦,善持戒節,素食,以誦經、修禪為務。

常獨處山林,行頭陀於人跡之外。

入定數日,亦無飢色。

 

時,劉曜兵蕩西京洛陽,朝野崩亂。

僧顯 太興之末,南至東;復歷名山,修己定課。

 

後,僧顯疾篤,乃專想西方,心甚極至。

即見無量壽佛現以真容,光照其身,所苦都癒。

是夕,僧顯澡浴後,為同住及侍疾者說己所見,並陳誡因果,辭甚精析。

至明晨,端坐而化;室內有殊香,十餘日乃歇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2 Wed 2014 06:00
  • 慧通

初高僧釋慧通的故事。】

 

元嘉中,見釋慧通壽春,常自稱散騎

慧通衣服隨意,寢宿無定;遊歷村里,飲食不異常人;言未來之事頗準。

 

江陵 僧歸購物於壽春,將反鄉,路值慧通

慧通稱欲寄物。

僧歸自負重擔,固辭。

慧通遂強置擔上,而僧歸了不覺重。

行數里,慧通便別去,謂僧歸曰:「我有姊在江陵作尼,名慧緒,住三層寺。君可為我轉告:我不久欲往。」言訖忽然不見。

僧歸視擔上所寄物,亦失。

僧歸既至,尋得慧緒,具說其意。

慧緒既無此弟,亦不知何以而然;乃自往壽春尋之,竟尋不得。

慧通後自往江陵,而慧緒已死。

 

慧通路經人家墳墓,無不知其氏族、死亡年月。

或傳以相問,皆如其言。

 

慧通常預指偷劫,道其罪狀;於是群盜遙見慧通,輒避走。

 

慧通曾於江津值一人,忽以杖打之,語云:「可急歸去,看汝家如何。」

此人至家,果見為延火所及,舍物蕩盡。

 

永元初,慧通忽向熟人任漾求酒甚急,云:「今應遠行,不復相見。為辭別諸相識人,請精勤修善為先。」

慧通飲酒畢,至牆邊臥地;往視之,已死。

後數十日,復有人於市中見慧通;追與共語,久之乃失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1 Tue 2014 06:00
  • 僧慧

初高僧釋僧慧的故事。】

 

釋僧慧俗姓,在荊州數十年。

南陽 劉虬陟屺寺僧慧居之。

時人見僧慧五、六十年,卻未見僧慧變老。

 

僧慧舉止隨意,無甚威儀。

往至病人家,若瞋,必死;若喜,必癒。時人咸以此為讖。

即使不相識者,僧慧悉知其親屬存亡。

 

僧慧嘗至江邊,請津吏渡之。

吏迫以舟小,未能搭載。

須臾,已見僧慧在對岸,兩岸人咸歎神異。

 

中山 甄恬南平 車曇同日請,僧慧皆赴。

後,兩家查證,方知分身。

 

永明中,文慧僧慧至京,路遇保誌

保誌僧慧背曰:「赤龍子。」而無他言。

 

僧慧後還荊州,遇鎮西長史劉景𦼆,忽泣慟而投之。

數日後,景𦼆果為刺史所害。

 

僧慧湘州城南,忽云:「地中有碑。」

眾人試掘,果得二枚。

 

僧慧後不知所終,或云永元中卒於江陵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0 Mon 2014 06:00
  • 法匱

初高僧釋法匱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法匱本姓吳興 於潛人。

年少出家,為京師枳園寺 法楷弟子。

法楷素有學功,特精經史;瑯瑘 王奐王肅並師之焉。

 

法匱恭默少言,樸然自守,不涉人事,誦得《法華經》。

 

時,寺有上座塵勝法師老病,法匱依止之,照護甚切;及亡,如法殯葬。

 

法匱每於齋會得值,即聚以造栴檀聖像,像成自設齋會。

 

法匱俗家僑居京師大市。

一晨,法匱還家,又至定林寺,再還枳園寺

日後,三處考查,皆見法匱來中食。實是同一時間而三處赴焉。

當日晚,法匱還房臥,奄然而卒。

屍甚香軟,手屈二指,眾人咸悟其得二果。

 

時,法匱猶為沙彌,而靈跡殊異,遂聞於武帝,帝親臨設供。

文惠太子文宣王皆到房頂禮,為營葬殮。

百姓雲赴,嚫施重疊,仍以所得利養,建枳園寺塔。

是歲 永明七年也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9 Sun 2014 06:00
  • 慧安

劉宋高僧釋慧安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慧安年少時被虜,屬一荊州人;為奴執役勤快,主甚愛之。

慧安年十八,主人聽許出家,止江陵 琵琶寺

 

慧安相貌庸陋,眾頗輕之。

初為沙彌,眾僧列坐,輒使喚為眾倒水。

慧安恆執空瓶,從上座倒至下座,水常不竭,時眾咸以異焉。

 

慧安受具足戒,稍顯靈跡。

嘗於月末夜,與同學慧濟上堂參與誦戒。

時,堂門未開,慧安乃牽慧濟手指,從壁隙而入,出亦如之。

慧濟甚駭懼,不敢發言。

 

後,慧安慧濟共坐塔下,語之云:「吾當遠行,今與君別。」

頃之,便見天人作樂,香花布滿空中。

慧濟驚懼,竟不得語。

慧安又謂曰:「吾前後事跡慎勿妄說,說必有咎。唯西南有一居士,是新發意菩薩,可具為說之。」於是辭去。

 

慧安便附商人船入湘川

中路,慧安患痢極篤,謂船主曰:「貧道命必應盡。但僅出置岸邊,不須器木。氣絕之後,遺體即施蟲鳥。」

商人依其言,出臥岸側。

夜見火焰從慧安身出,商人怪懼,前往觀之,已氣絕矣。

商人行至東,見慧安已先至。俄而,又不知所之。

 

慧濟後至陟屺寺,詣隱士南陽 劉虬,具言其事。

即起而遙禮之。謂慧濟曰:「此得道之人,入火光三昧也。」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8 Sat 2014 06:00
  • 邵碩

初高僧邵碩的故事。】

 

始康人,姓,居無常所,恍惚如狂。

口大而眉目醜拙,小兒好追而戲弄之。

有時入酒肆,同人酣飲。

 

性好佛法,每見聖像,無不禮拜讚歎,乃至悲感流淚。

後,於初出家,自稱碩公

本有三男二女,長男惠生亦出家。

 

出入行往不擇晝夜,嘗遊歷益部諸縣,並曾至蠻中。

 

常因事而談笑風生,用以勸善。

若至人家而眠於地,其家必有死。

若就人乞細席,則必有小兒亡。

時人咸以此為讖。

 

四月八佛誕日,成都遊行佛像。

於眾中匍匐作獅子形。

同日,郫縣亦言見作獅子形。

眾乃悟其分身也。

 

刺史蕭惠開劉孟明等皆挹事之。

孟明曾以男子衣使二妾著,試云:「以此二人給公為左右可乎?」

曰:「寧自乞酒以漬嚥,不能與阿夫竟殘年。」

後一朝,忽著布帽詣孟明,未久,孟明卒。

 

先前,孟明之長史沈仲玉改鞭杖法嚴於常規。

仲玉曰:「天地嗷嗷從此起,若除鞭法得刺史。」

仲玉信而除之。

孟明卒,仲玉果行州事。

 

劉宋 元徽元年九月一日,卒於岷山 通雲寺

臨亡語道人法進云:「可露吾骸,並緊繫履於腳。」

既而依之,出屍置寺後。

經二日,卻不見所在。

俄而,有人從郫縣來語法進云:「昨見碩公在市中,一腳著履,漫語云:『小子無宜適,失我履一隻。』」

法進驚而檢問沙彌。

沙彌答云:「送屍出時,因怖懼,右腳一履未繫好,遂失之。」

其跡詭異若此,莫可測也,後不知所終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7 Fri 2014 06:00
  • 法朗

初高僧釋法朗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法朗高昌人。

幼即精苦修行,多諸徵瑞,然韜光蘊德,人莫測其所階。

 

法朗釋法進亦高行沙門。

法進嘗閉戶獨坐,忽見法朗在前。法進問:「從何處來?」

答云:「從門鎖孔洞入。」

法進云:「與遠道眾僧俱至。日既將中,願為設食。」

法進即為設食,但唯聞匕缽之聲,竟不見人。

昔,廬山 慧遠嘗以一袈裟贈法進法進即以之為嚫施。

法朗云:「眾僧已去,別日當取之。」

後,有執炊者向法進取衣,法進即予之。

然,訪常執炊者,皆云未取,方知是前聖人權現來取也。

 

北魏太武帝毀滅佛法,法朗西至龜茲

龜茲王曾與彼國大禪師約定:「若有得道者至,當為我說,我當供養。」

法朗至,乃以白王,王待以聖禮。

 

法朗後終於龜茲

焚屍之日,兩眉湧泉直上於天,眾歎希有,乃收骨起塔。

後有西域人來,具傳此事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6 Thu 2014 06:00
  • 曇始

初高僧釋曇始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曇始關中人,出家以後,多有異跡。

晉孝武帝 太元之末,齎經律數十部至遼東宣化。

曇始顯授三乘,立以歸戒,乃句驪(即高麗聞道之始也。

義熙初,曇始關中,開導三輔

 

曇始足白於面,雖赤腳涉泥亦未嘗沾黑,天下咸稱「白足和尚」。

 

時,長安王胡,其叔死數年,忽現形帶遍遊地獄,示諸果報。

辭還,叔曰:「既已知因果,但當奉事白足僧人。」

遍訪眾僧,唯見曇始足白於面,因而事之。

 

末,北方匈奴 北夏武烈帝 赫連勃勃破獲關中,斬戮無數。

時,曇始亦遇害,然刀不能傷。

勃勃嗟之,普赦沙門,悉皆不殺。

曇始乃潛遁山澤,修頭陀行。

 

後,北魏太武帝 拓跋燾復克長安,擅威

時,博陵 崔皓位居輔相,所仗信,然少習左道,猜嫉教;乃與天師寇謙之遊說,言佛教無益,有傷民利,勸令廢之。

惑其言,以太平七年毀滅佛法。

遣兵燒掠寺舍,僧尼悉令罷道;竄逸者,遣人追捕,得必梟斬,一境無復沙門。

曇始閉絕幽深,兵不能至。

 

太平末,曇始之化時將及,於元旦杖錫宮門。

有司奏云:「有一道人,足白於面,從門而入。」

令依軍法,然屢斬不傷,遽以白

大怒,自以佩劍斫之,曇始體無餘異,唯劍著處有痕如線焉。

時,北園養虎於檻,令以曇始餧之,然虎皆潛伏,終不敢近。

試以天師近檻,虎輒鳴吼。

始知佛化尊高,乃所不能及。

即延曇始上殿,頂禮足下,悔其愆失。

曇始為之說法,明辯因果。大生愧懼,遂感癘疾。

二人次發惡病。以過由彼起,於是誅剪二家,門族都盡。

滅佛六年後,宣旨國內,興復正教。

俄而卒,孫襲位,大弘佛法,盛迄於今。

 

曇始自初習定至卒,五十餘年未曾寢臥。

後,預知終期,齋潔端坐,僧徒滿側,泊然而寂。

停屍十日,容色不變。

及葬日,送者萬餘人皆號哭之慟。

越十餘年改葬,貌亦如存,舉世歎異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元 念常《佛祖歷代通載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5 Wed 2014 06:00
  • 史宗

高僧史宗的故事。】

 

史宗常著麻衣或重之為納,故世號「麻衣道士」。

身多瘡疥,性調不恒。

常在廣陵白土壩歌唱,以自欣暢。

得錢,隨以施人。

棲無定所,或隱或顯。

 

時,高平 檀祇江都令,聞說而召來對談。

史宗機捷無所拘滯,博達稽古,辯說玄儒,乃賦詩一首:

「有欲苦不足,無欲亦無憂,未若清虛者,帶索披玄裘。

 浮遊一世間,泛若不繫舟,方當畢塵累,栖志且山丘。」

檀祇知非為常人,遣還所在。贈布三十匹,史宗悉予乞人。

 

後,有一道人常齎一杖、一箱自隨。

嘗近黃昏詣海鹽縣令云:「欲數日行,暫求一人,可給否?」

縣令曰:「隨意取之。」

乃選守鵝鴨小童,形服最醜者帶走。

倏忽之間,二人共至一山。山上有屋,內有三道人。

相見欣然共語,然童不解所言。

至中,道人為童向主人索食;得一小碗食,狀如熟艾,食之飢止。

近夜,道人辭欲還。

聞屋中人問:「君知史宗所在否?其罰何時畢?」

道人云:「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壩上。計其罰亦畢也。」

屋中人便作書信,曰:「由君予史宗。」

道人以書信付童。

近曉,道人便至縣,與縣令相見云:「欲停此少日。」

令曰:「大善。」又問箱中有何物。

答云:「書疏耳。」

時,道人常在廳上眠,以箱、杖著床頭。

縣令使人偷取欲看。

道人已知,暮輒高懸箱、杖,當下而臥,遂永不可得。

後,道人與縣令辭曰:「吾欲小停而君恆欲偷人,只好離去耳。」

縣令呼先小童問所經歷。

童云:「道人令其捉杖,飄然而去,只聞足下波浪聲耳。」

並說山中人寄書信,猶在童衣帶。

縣令開看,都不解,乃抄寫之;封其本書信,令人送此童至白土壩,送信予史宗

史宗開書信,大驚云:「汝哪得蓬萊道人書信耶?」

 

或云:

有商人海行,於孤洲上見一沙門,求寄書信與史宗

信置於船中,同侶欲看,然信著船不脫。

及至白土壩,書信飛起就史宗史宗接而攜去。

 

史宗後南遊吳會

嘗過漁梁,見漁人大量捕魚。

史宗乃至上游洗浴,群魚皆散。

其潛拯物類如此。

 

後,史宗上虞 龍山大寺

善談《莊》、《老》,究明論孝,而韜光隱跡,世莫知之。

會稽 謝邵魏邁之放之等並篤論淵博,皆師受焉。

 

後,同住沙門夜聞史宗與人共語,頗說蓬萊事,日曉,便不知史宗所之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4 Tue 2014 06:00
  • 曇霍

南涼高僧釋曇霍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曇霍蔬食苦行,常居塚間、樹下,專以神力化眾。

時,河西 鮮卑 禿髮-利鹿孤西平,自稱河西王,年號建和

 

建和二年十一月,曇霍南至西平

持一錫杖,令人跪之,云:「此是般若眼,奉之可以得道。」

人給衣物,曇霍受後投地或放河中;有頃,衣自還本主,一無所污。

行疾如風,力者追之,恒不及。

言人死生、貴賤,毫釐無爽。

人藏其錫杖,曇霍閉目少時,立知其處。

眾皆奇其神異,終莫能測,然因此奉佛者甚眾。

 

利鹿孤有弟名傉檀,權傾一國,然性猜忌,多所戕害。

曇霍每謂傉檀曰:「當修善、行道,為後世鋪路。」

傉檀曰:「僕先祖以來,恭事天地山川。今一旦奉佛,恐違先人之旨。公若能七日不食,顏色如常,是為佛道神明,僕當奉之。」

乃使人幽守七日,而曇霍無飢渴之色。

傉檀遣沙門智行密持餅予曇霍

曇霍曰:「吾嘗欺誰?欺國王耶?」

傉檀深奇之,厚加敬仰,因此改信,節殺興慈。

 

時,國人既蒙其佑,咸稱「大師」,曇霍出入街巷,百姓皆迎而作禮。

 

傉檀有女,病甚篤,請曇霍救命。

曇霍曰:「死生有命,聖者尚不能轉,吾豈能延壽?只可知早晚耳。」

傉檀固請之。

時,宮後門閉。

曇霍曰:「急開後門!及開則生,不及則死。」

傉檀命開之,然不及而女卒。

 

曇霍傉檀曰:「若能安坐無為,則天下可定,子孫克昌;如其窮兵好殺,禍將及己。」

傉檀不能從。 義熙三年,傉檀勃勃所破。

土兵亂,曇霍不知所之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明成祖《神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3 Mon 2014 06:00
  • 涉公

苻秦高僧涉公的故事。】

 

涉公西域人,虛靖服氣,不食五穀;日能行五百里;言未來事,驗若指掌。

苻秦 建元年中,至長安

 

涉公能以祕咒使龍下。

每旱,苻堅常請之咒龍。

俄而,龍下缽中,天輒大雨。

及群臣近缽觀之,咸歎其異。

自此,無復炎旱之憂。

涉公為國神,士庶皆投身接足。

 

建元十六年十二月,涉公無疾而化,哭之甚慟。

卒後七日,以其神異,試開棺視之。

不見尸骸所在,唯有殮被存焉。

 

十七年,自正月不雨至六月。

減膳撤樂以迎和氣,至七月降雨。

謂中書朱肜曰:「涉公若在,朕豈焦心於雲漢若是哉?此公其大聖乎?」

曰:「其術幽遠,實亦曠古之奇也。」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安慧則的故事。】

 

安慧則,卓越異人,工正楷,善談吐。

 

永嘉中,天下疫病;則晝夜誠祈,願天神降藥以癒萬民。

一日,則出寺門,見兩石形如甕,疑是異物,取看之。

果有神水在內,病者飲服皆癒。

 

則後止洛陽 大市寺

於黃絲絹細書《大品般若經》,字如小豆而分明可識;全經一部為一卷,凡十餘本。

以一本予汝南 周仲智胡母氏(複姓)供養。

胡母過江,齎經自隨。後為災火所延,倉卒不暇取經,悲泣懊惱。

火熄後,於灰中得之,首軸顏色一無虧損。

爾時,同見聞者莫不迴邪改信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竺法慧的故事。】

 

竺法慧關中人。

方直有戒行,入嵩高山浮圖密為師。

 

晉康帝 建元元年,法慧襄陽,止羊叔子寺

 

法慧不受別請,每乞食,輒齎繩床自隨,於閒曠之路,即施之而坐。

時或遇雨,法慧以油帔自覆。

雨止,唯見繩床,不知法慧所在。

訊問未息,法慧又已在床。

 

法慧嘗語弟子法照曰:「汝過去時折一鷄腳,其殃尋至。」

俄而,為人所擲,脚遂永疾。

 

後,法慧語弟子云:「新野有一老翁當命過,吾欲度之。」

乃行於畦畔間,果見一翁驅牛耕田。

法慧從翁乞牛,翁不予。

法慧自捉牛鼻,翁懼其異遂施之。

法慧牽牛咒願,七步而返,以牛還翁。

翁少日而亡。

 

後,征西將軍 庾稚恭襄陽

素不奉法,聞法慧有非常之跡,甚嫉之。

法慧預告弟子曰:「吾宿對尋至。」

即誡勸眷屬,令勤修福善。

後二日,果收而刑之,春秋五十八。

法慧臨死,語眾人云:「吾死後三日,天當暴雨。」

至期,果洪注城門,水深一丈。居民漂沒,多有死者。

 

後兩年,庾稚恭如廁,見一物如方相,俄而背生疽而死,壽四十一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唐《晉書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訶羅竭的故事。】

 

訶羅竭樊陽人,少出家。

誦經二百萬言。

性虛玄,守戒節,善舉止,美容色。

多行頭陀,獨宿山野。

 

晉武帝 太康九年,訶羅竭暫至洛陽

時,疫疾甚行,死者相繼,訶羅竭為咒治,十癒八九。

 

晉惠帝 元康元年,訶羅竭西入,止婁至山石室中坐禪。

此室去水既遠,時人欲為開澗。

訶羅竭曰:「不假相勞。」

即起,以左脚蹍室西石壁,壁陷,深可沒指,既拔足,水從中出。

水清香潤,四時不絕,來飲者皆止飢渴,除疾病。

 

元康八年,訶羅竭端坐而化。

弟子依法闍維之。焚燎累日而屍猶坐火中,永不灰燼,乃移還石室內。

 

咸和年中,西域竺定往其國,親見其屍儼然平坐,已三十餘年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代高僧單道開的故事。】

 

單道開俗姓燉煌人,少懷棲隱之志。

道開可誦經四十餘萬言。

 

初,道開不食穀而食柏實;柏實難得,改服松脂;後服細石子,一吞數枚,數日一服;或時多少噉薑、椒,如此七年。

後,不畏寒暑,冬溫夏涼,晝夜不臥。

始與同學十人共契服食,十年之外,或死或退,唯道開全志。

 

阜陵太守遣馬迎道開道開辭以自能步行三百里路。

 

一日早,至山,樹神或現異形試之,道開皆無懼色。

 

後趙 石虎 建武十二年,道開西平來,一日行七百里。

 

南安,度一童子為沙彌,年十四;稟受教法,步行能及道開

 

時,太史奏云:「有仙人星現,當有高士入境。」

普勅州郡:有異人,令啟聞。

其年冬十一月,秦州刺史上表送道開

初止鄴城西法綝祠中,後徙臨漳 昭德寺

道開於房內造重閣,高八、九尺許,於上編菅草為禪室如十斛籮大,常坐其中。

 

資給甚厚,道開皆以惠施。

 

時,樂仙者多來諮問,道開都不答,乃為說偈云:

「我矜一切苦,出家為利世,利世須學明,學明能斷惡。

 山遠糧粒難,作斯斷食計,非是求仙侶,幸勿相傳說。」

 

道開能救眼疾。

石韜道開治目,施藥小痛,甚憚之,而終得其效。

 

佛圖澄曰:「此道士觀國興衰,若去者,當有大災。」

石虎 太寧元年,道開與弟子南度許昌子、姪相殺,鄴都大亂。

 

升平三年,道開建業

俄而至南海,後入羅浮山,獨處茅茨,蕭然物外。

 

道開春秋百餘歲,卒於山舍。

勅弟子以屍置石穴中,弟子乃移之石室。

 

興寧元年,陳郡 袁宏南海太守。

與弟穎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

至石室口,見道開形骸及香火瓦器猶存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