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高僧史宗的故事。】

 

史宗常著麻衣或重之為納,故世號「麻衣道士」。

身多瘡疥,性調不恒。

常在廣陵白土壩歌唱,以自欣暢。

得錢,隨以施人。

棲無定所,或隱或顯。

 

時,高平 檀祇江都令,聞說而召來對談。

史宗機捷無所拘滯,博達稽古,辯說玄儒,乃賦詩一首:

「有欲苦不足,無欲亦無憂,未若清虛者,帶索披玄裘。

 浮遊一世間,泛若不繫舟,方當畢塵累,栖志且山丘。」

檀祇知非為常人,遣還所在。贈布三十匹,史宗悉予乞人。

 

後,有一道人常齎一杖、一箱自隨。

嘗近黃昏詣海鹽縣令云:「欲數日行,暫求一人,可給否?」

縣令曰:「隨意取之。」

乃選守鵝鴨小童,形服最醜者帶走。

倏忽之間,二人共至一山。山上有屋,內有三道人。

相見欣然共語,然童不解所言。

至中,道人為童向主人索食;得一小碗食,狀如熟艾,食之飢止。

近夜,道人辭欲還。

聞屋中人問:「君知史宗所在否?其罰何時畢?」

道人云:「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壩上。計其罰亦畢也。」

屋中人便作書信,曰:「由君予史宗。」

道人以書信付童。

近曉,道人便至縣,與縣令相見云:「欲停此少日。」

令曰:「大善。」又問箱中有何物。

答云:「書疏耳。」

時,道人常在廳上眠,以箱、杖著床頭。

縣令使人偷取欲看。

道人已知,暮輒高懸箱、杖,當下而臥,遂永不可得。

後,道人與縣令辭曰:「吾欲小停而君恆欲偷人,只好離去耳。」

縣令呼先小童問所經歷。

童云:「道人令其捉杖,飄然而去,只聞足下波浪聲耳。」

並說山中人寄書信,猶在童衣帶。

縣令開看,都不解,乃抄寫之;封其本書信,令人送此童至白土壩,送信予史宗

史宗開書信,大驚云:「汝哪得蓬萊道人書信耶?」

 

或云:

有商人海行,於孤洲上見一沙門,求寄書信與史宗

信置於船中,同侶欲看,然信著船不脫。

及至白土壩,書信飛起就史宗史宗接而攜去。

 

史宗後南遊吳會

嘗過漁梁,見漁人大量捕魚。

史宗乃至上游洗浴,群魚皆散。

其潛拯物類如此。

 

後,史宗上虞 龍山大寺

善談《莊》、《老》,究明論孝,而韜光隱跡,世莫知之。

會稽 謝邵魏邁之放之等並篤論淵博,皆師受焉。

 

後,同住沙門夜聞史宗與人共語,頗說蓬萊事,日曉,便不知史宗所之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僧傳 史宗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