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者大目犍連:「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,有熾熱鐵丸從身出入,乘虛而行,苦痛切迫,啼哭號呼。」

 

佛告諸比丘:

「此眾生者,過去世時,於此舍衛國迦葉佛法中,出家作沙彌。

 次守眾僧果園,盜取七果,持奉和尚。

 緣斯罪故,已地獄中,受無量苦。

 地獄餘罪,今得此身,續受斯苦。」

《雜阿含經》

---------------

註:

次守:依次輪流看守。

雖非自己受用,也是有惡報的。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尊者大目犍連勒叉那「我於路中見一大眾生,舉身無皮,純一肉段,乘空而行;烏、鵄、鵰、鷲、野干、餓狗隨而擭食,或從脇肋探其內藏而取食之;苦痛切迫,啼哭號呼。」

 

佛告諸比丘:

「是眾生者,過去世時,於此王舍城為屠羊者。

 緣斯罪故,已百千歲墮地獄中,受無量苦。

 今得此身,餘罪緣故,續受斯苦。」

《雜阿含經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竇禹鈞雖註定無子且短命,但以行善之功德而得五子且壽八十二。】

 

竇禹鈞燕山人,年三十無子。

夢亡祖父謂之曰:「汝命無子,壽且促,當早行善事。」

 

公為人素長者:

於同宗外姻,有喪不能舉者,為出錢葬之,前後凡二十七喪。

孤遺女,及貧不能嫁者,為嫁之,凡二十八人。

故舊相知,遇其窘困,必擇其子弟可委以財者,隨多寡貸以金帛,俾之營運。

四方貧士,賴以飲食者,不可勝數。

建書院四十間,聚書數千卷;禮聘文行之儒,以育四方之俊。

其貧無供頓者,資給之。

賴以成名者,前後接踵。

 

公每年收入,除伏臘供給外,皆以濟人。

家惟儉素,無金玉之飾、衣帛之妾。

復夢祖父告曰:「數年來,上帝以汝有陰德,名掛天曹,延壽三紀,賜五子榮顯,福壽而終,充洞天真人位。」

復囑曰:「陰陽之理,大抵不異。善惡之報,或發於現世,或報以來世,或受之子孫,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此無疑也。」

 

公累積陰德,以諫議大夫致仕。

年八十二,別親友,談笑而卒,子孫皆顯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摘錄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陸俸貪寺產不成,放火燒之,後得怪病,澆淋沸水而死。】

 

吳城鄉紳陸俸,貪洞庭山 西湖寺風水之勝,力謀吞噬。

因本山二氏極相抗訟,不遂厥志,乃放火焚殿。

殿有古沉香觀音像,焚時香氣遠徹。

 

得奇疾,渾身癢發,滾水灌之,次第爛盡乃斃。

同謀諸人,並感惡報。

 

(明 智旭大師《見聞錄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不論善或惡,為什麼有些果報來得早,有些來得晚,有些甚至看不到?】

 

善因福果,惡因禍果,因果的理論雖然簡單,事相卻頗繁複。

為善而惡終的,乃因今生善業尚未成熟,前生惡果已先熟。

而為惡善終的,則因今生惡業尚未成熟,前生善果先熟。

 

果報有三種:

 一是「現報」,即今生作善作惡,今生便受福受禍的;

 二是「生報」,即來生才受福受禍的;

 三是「後報」,即等到多生以後,才受福受禍的。

三者間錯,正如天地之大,使人難以捉摸。

世人只看眼前,便不免積疑生惰,積惰更生疑,為善之念就不堅了。

 

須知善人得福,如大賈居貨,必日日見錢乎?

但只通盤打算,決定有十分便宜。

所以在失意時,應生慚愧心,生懺悔心;

在得意時,應生精進心,生慈悲心。

 

(民初 李圓淨《人鑑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