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ec 27 Sat 2014 06:00
  • 攝心

【一般人都是妄念紛飛,所以無法專心讀書、思考、工作。】

 

歐陽修見老僧誦《法華經》端坐不動,問曰:「每見古人臨終有坐脫、立亡者,何法所致?」

僧答曰:「古人念念定靜,臨終安得有散亂?今人念念散亂,臨終安得有定靜?」

 

《昨非纂》曰:「眉睫才交,夢裏便不能主張;眼光落地,死去又安得分明?」

故學道之法無多,只在一心不亂。

 

古仙云:「大道教人先止念,念頭不住亦徒然。」

 

《起信論》云:「心若馳散,即便攝來,令住正念。念起即覺,覺之即無。」修行妙門,唯在於此。

 

程明道澶州日,修橋,少一長梁,曾博求於民間。

後因出入,見林木之佳者,必起計度之心。

因此,誡學者:「心不可有一事。」

 

王陽明嘗語學者:「心體上不得留滯一念,就如眼中不得著些沙塵。」

又曰:「這一念不但是指私念,即便是好的念頭也不得有。如眼中放些金屑,眼亦開不得。」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存心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劉太初醫療疏失,致人於死,後被冤鬼責備。】

 

劉太初大夫醫治司法之妻,因失誤而致之死。

數年後,白晝,有黑衣婦人蒙首,自稱司法之妻,詣求醫。

時,不在,家人實告婦人,乃遇於路。

婦人敘前病症,責用藥之誤。

驚駭回家,入門即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救濟》略釋)

 

姚若侯云:「依法,庸醫殺人,故者,斬;誤者,以過失殺人論,未及死也。太初之誤,雖逃陽罰,冤鬼豈肯釋之哉?」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朝高僧釋寶誌的故事。】

 

(1/2)

 

時,多禁寶誌出入宮內。

寶誌多往來興皇淨名兩寺。

梁武帝即位,甚為崇禮,乃下詔曰:

誌公跡拘塵垢,神遊冥寂,水火不能焦溼,蛇虎不能侵懼。

 語其佛理,則聲聞以上;談其隱淪,則遁仙高士。

 豈得以俗士常情,空相拘制;何其鄙狹,一至於此。

 自今行道來往,隨意出入,勿得復禁。」

自此,寶誌多出入禁內。

 

帝問:「國祚有留難否?」

寶誌指其喉及頸示之。

(註:此讖候景之亂。)

 

帝問:「朕享國幾何?」

寶誌答:「元嘉,元嘉。」

帝喜,以為倍宋文帝之年。

(註:宋文帝 元嘉至三十年,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。)

 

某全家事奉寶誌甚篤。

寶誌嘗為其現真形,光相如菩薩像焉。

 

帝詔畫工張僧繇寶誌像。

僧繇輒不能下筆。

既而,寶誌以指開面門,出十二面觀音,妙相殊麗,或慈或威,僧繇竟不能繪。

 

時,法雲雲光二師俱有重望,每講法,天輒雨花,帝疑其證聖。

夜,帝於便殿焚疏請三師明日用齋。

翌日,寶誌獨赴,而俱未知。

帝由此益神異之。

 

帝嘗與寶誌鍾山定林寺

寶誌指前獨龍岡曰:「此為陰宅,可永其後。」

帝曰:「誰當得之?」

曰:「先行者得。」

 

天監五年冬,大旱;祭祀備至而未降雨。

寶誌忽上啟云:「願於華光殿講《勝鬘經》請雨。」

帝即請沙門法雲講之。

講竟,夜便大雪。

寶誌又云:「須一盆水,置刀其上。」

如其語,俄而,雨大降,高下皆足。

 

帝嘗問寶誌:「弟子煩惑未除,以何治之?」

答云:「十二。」

識者以為:十二因緣,治惑之藥也。

又問:「十二之旨?」

答云:「旨在書字時節刻漏中。」

識者以為:書之在十二時中。

又問:「弟子何時得靜心修習?」

答云:「安樂禁。」

識者以為:禁者止也,至安樂時,乃止耳。

 

後,法雲華林寺講《法華經》。

講至「假使黑風」,寶誌忽問風之有無。

答云:「世諦,故有;第一義,則無也。」

寶誌往復三四番,便笑云:「若體是假有,此亦不可解,難可解。」

其辭旨隱沒,類皆如此。

 

寶誌知名顯奇四十餘載,士女恭事者,不可稱數。

天監十三年冬,寶誌謂人曰:「菩薩將去。」

未十日,無疾而終,屍骸香軟,形貌熙悅。

寶誌臨亡,燃一燭以付舍人吳慶

即啟帝。

帝歎曰:「大師不復留矣!燭者,將以後事囑我乎?」

帝憶前言,以二十萬金購獨龍岡

建五級塔,其上鎮以無價寶珠,並於墓所,建開善寺

陸倕製銘辭安於塚內,王筠勒碑文置於寺門。

葬日,車駕親臨致奠。

寶誌忽現於雲間,萬眾歡呼,聲震山谷。

自此,僧俗奉祀,奇瑞顯應,為天下第一。

 

寶誌初顯跡時,年約五、六十,但終亦不見老,人咸莫測其年。

徐捷道者,自言是寶誌外舅弟,小寶誌四歲。

依此計寶誌亡時,應已年九十七。

 

寶誌所為祕讖偈句多記於《南史》。

為學者所述《大乘讚》十篇、《科頌/不二頌》十四篇、《十二時歌》皆暢道幽致,旨與禪門冥合,今盛傳於世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南宋 祖琇《隆興佛教編年通論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貓生兒,漸長大,貓兒問母:「當食何物?」

貓母答:「人自會教汝。」

夜,貓至他人家,躲甕器間。

有人見已而相約勅:「酥、乳、肉等極好覆蓋,雞雛高舉,莫被貓食。」

貓兒即知,雞、酥、乳、酪皆是我食。

 

以何因緣說此喻?

佛法甚深微妙,難解難入,應如何為眾生說此等法?

因眾生知見顛倒,自有種種顛倒行。

觀察了知其顛倒行已,即可為之說相應之對治法。

故知佛說對治法以破除顛倒,如為貓兒覆肉、酥、乳。

《大莊嚴論經》摘釋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恩愛夫妻,夫死,妻捲夫財再嫁,遂被冥府抓去對質。】

 

朝議之侄娶氏,伉儷甚恩愛。

嘗於枕席間謂氏曰:「若我不幸早死,汝勿再嫁。汝死,我亦不再娶。」

氏曰:「應期百年偕老,為何出此不祥之語?」

 

居數年,感疾;臨終,與氏在父母前復申言之。

氏低頭悲泣而已。

死,氏竟攜財物,改嫁工曹。

 

一日,氏黃昏獨坐,恍見一卒投書。

視之,則之筆跡也。詞曰:

「十年結髮夫妻,一生祭祀之主。朝連暮以相歡,俸有餘而共聚。

 忽大幻以長往,慕何人而輕許。違棄我之田疇,攘貲財而遂去。

 不惜我之有子,不念我之有父。義不足為人妻,慈不足為人母。

 吾已訴於上蒼,行對理於幽府。」

氏駭愧流汗,不久即死。

 

(清 史潔珵《德育古鑑-和睦》略釋)

文章標籤

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