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 高僧求那跋摩的故事之二。】

 

時京師名德沙門慧觀慧聰等,遠挹風猷,思欲餐稟。

元嘉元年九月,面啟文帝,求迎請跋摩

帝即勅交州刺史,令泛舶延致。

等又遣沙門法長道沖道俊等往彼祈請。

並致書跋摩闍婆王等,必希顧臨境,教示佛法。

 

跋摩以聖化宜廣,不憚遊方。

先已隨商人舶,欲向一小國。

會值便風,遂至廣州

文帝跋摩已至南海,復勅州郡,令資發下京。

 

跋摩始興,見虎市山儀形聳孤,峯嶺高絕,仿佛耆闍山,乃改名為靈鷲山

即於山寺之外,別立禪室。

 

室去寺數里,磬音不聞。

然每至鳴椎,跋摩已至;或冒雨不沾,或履泥不濕。

時眾道俗,莫不肅然增敬。

 

寺有寶月殿

跋摩於殿北壁手畫羅云像,及定光儒童布髮之形。

像成之後,每夕放光,久之乃歇。

 

始興太守蔡茂之深加敬仰。

茂之將死,跋摩躬自往視,說法安慰。

後家人夢見茂之在寺中與眾僧講法,實由跋摩化導之力也。

 

此山本多虎災。

跋摩晝行夜往,或時值虎,以杖按頭,弄之而去。

於是山旅水賓去來不斷;感德歸化者,十有七、八焉。

 

跋摩嘗於別室入禪,累日不出。

寺僧遣沙彌往候之;但見一白獅,而空漫青蓮華。

沙彌驚恐大呼;往逐獅子,豁無所見。

其靈異無方,類多如此。

 

後,文帝重勅慧觀等更復敦請。

跋摩乃於元嘉八年正月達於建業

文帝引見,勞問殷勤。

又言曰:「弟子常欲持齋不殺,迫以身殉物,不獲從志;法師既不遠萬里來化此國,將何以教之?」

跋摩曰:

「夫道在心,不在事;法由己,非由人。

 且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。

 匹夫身賤名劣,言令不威,若不剋己苦躬,將何為用?

 帝王以四海為家,萬民為子;

 出一嘉言,則士女咸悅;布一善政,則人神以和;

 刑不夭命,役無勞力;

 則使風雨適時,寒暖應節,百穀滋繁,桑麻鬱茂。

 如此持齋,齋亦大矣!如此不殺,德亦眾矣!

 寧在缺半日之餐,全一禽之命,然後方為弘濟耶?」

帝乃撫几歎曰:

「夫俗人迷於遠理,沙門滯於近教。

 迷遠理者,謂至道虛說;滯近教者,則拘戀篇章。

 至如法師所言,真謂開悟明達,可與言天人之際矣!」

乃勅住祇洹寺,供給隆厚。

公王英彥,莫不宗奉。

 

俄而於寺開講《法華經》及《十地經》。

法席之日,軒蓋盈衢,觀矚往還,肩隨踵接。

跋摩神府自然,妙辯天絕。或時假譯人,而往復懸悟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大師《高僧傳》略釋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僧傳 求那跋摩 功德鎧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