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高僧那連提黎耶舍的故事。】

 

那連提黎-耶舍(Narendra-yaśas),意譯尊稱,北天竺 烏杖那國(Udyāna)人。

(註:narendranara-indra之連音;nara意譯人;indra主、第一;yaśas俊美、光榮、名聲;udyāna花園。)

 

耶舍,年十七出家,尋值名師,備聞正教。

二十一歲,受具足戒。

 

耶舍聞諸宿老歎佛遺跡,遂起心瞻奉。

既滿五夏學戒,即出發遊方。

北至雪山,南窮師子國耶舍歷覽聖跡。

天梯、石臺之跡,龍廟、寶塔之方,周遍諸國,皆親頂禮,無所遺漏。

 

耶舍曾於竹園寺住十年,多遇明德。

有一尊者深識人機,見耶舍云:

「若能靜修,應獲聖果;恐汝遊歷,終無所成。」

 

後,六人為伴,行化雪山之北。

至峻頂,見有人、鬼二路。

人道荒險,鬼道通利。

昔有聖王於路首作毗沙門天王石像,手指人路。

行客心迷,多尋鬼道,漸入其境,便遭殺害。

同伴一僧錯入鬼道。

耶舍覺已,口誦觀音神咒,百步追及,已被鬼害,自以咒力,得免其厄。

乃復前行,又逢山賊,耶舍專念前咒,便蒙靈佑,賊來相犯,對目不見。

續循路向東,到芮芮國

突厥亂,西路不通,返鄉意絕,乃隨緣流轉。

 

彼既不安,即遠投境,於北齊 天保七年(556),達於京。

耶舍時年四十,剛直雄雅。

文宣帝 高洋極見殊禮,安置天平寺,處以上房,供窮珍妙,別立廚庫,以表尊崇。

三藏殿本有千餘夾,勅送於寺,請為譯經。

耶舍大興佛法,弘暢眾心。

未幾,耶舍授為昭玄都(僧官名),俄而,轉為昭玄統(僧官名)。

 

歷十一年,譯出《月燈三昧經》、《大悲經》、《須彌藏經》、《施燈功德經》、《法勝阿毘曇論》、《月藏經》、《菩薩見實三昧經》七部。

 

耶舍所獲供養不專自資,而好起慈惠,樂興福業。

設供齋僧,施諸貧乏,獄囚、繫畜咸予周濟。

市里鬧所多造義井,親自漉水津給眾生。

又於汲郡西山建立三寺,依泉傍谷,制極山美。

又療養疫疾男女,供給令周。

又往突厥客館,勸持六齋,羊畜放生,受行素食。

 

耶舍曾遇病,百日不起,天子、皇后親問起居。

耶舍歎曰:「我本外客,德行不高。乘輿今降,重法故爾。內捫自心,慚懼交集。」

 

北周 建德六年(577),武克北齊,佛教與國一時殄滅。

耶舍外假俗服,內襲三衣,避地東西,無暇寧息。

僧俗投厝無所,貧餓者,耶舍減食施之;老病者,隨緣濟助。

雖物乏力薄,耶舍執意行之不倦。

 

大隋御世(581),重隆三寶。

開皇年初,帝降璽書,請耶舍弘法翻譯。

二年(582)七月,弟子道密等侍送耶舍入京,住大興善寺

主上禮問殷重頻繁,供奉隆厚優渥。

其年冬季開譯。

歷四年,得《百佛名經》、《牢固女經》、《大莊嚴法門經》、《德護長者經》、《蓮華面經》、《大雲輪請雨經》、《大方等日藏經》、《力莊嚴三昧經》八部。

 

耶舍年雖朽邁,修行更轉精勤。

曾依〈舍利弗陀羅尼〉修業,夢自身作佛。

如此靈祥繁多,其例非一。

 

後,耶舍移住廣濟寺,為外國僧主;存撫旅客,妙得人心。

 

忽一旦,耶舍告弟子曰:

「吾年老力微,不久去世。

 今明誡汝等門徒:

 『佛法難逢,宜勤修學!人身難獲,慎勿空過!』」

言訖就枕,奄然而化。

時,開皇九年(589)八月二十九日。

(註:依前所述,天保七年(556),至,時年四十,春秋應為七十三。)

 

耶舍面首形偉,特異常倫。

頂起肉髻,聳若雲峰。目處正中,上下量等。耳高且長,輪埵成具。

固是傳法之碩德也。

 

(隋 費長房《歷代三寶紀》唐 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略釋)

arrow
arrow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