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有一比丘與一婆羅門於林中安居。
比丘問婆羅門:「汝今何故舉手向日,臥灰土,裸形,啖草,或晝夜不臥翹一足而立?修此苦行,所求為何?」
婆羅門答曰:「我求國王。」
後,婆羅門病,問醫師療疾之方,知宜食肉。
即語比丘言:「汝可為我乞少許肉,以療我疾。」
比丘思惟:「今正是化導此婆羅門之時。」便化一羊繫於旁。
婆羅門問比丘:「汝為我索肉,今在何處?」
比丘答:「羊即是肉。」
婆羅門大瞋言:「我豈為食肉而殺羊耶?」
比丘言:
「汝今憐憫一羊,尚不欲殺;後若為國王,厨人將殺無量禽畜以供汝食,汝瞋時,或斬他頭、或截手足、或挑目。
汝若實有悲心,宜捨求王之意。
作王一切皆可隨己心意,凡夫遂貪而求之。
但雖有五欲之樂,卻多有過患。
行住坐臥畏受人害,恆懷恐懼,親友亦不信,云何名為樂?
若有敵寇時,勝則多殺害,敗則失身命。
又因貪欲而造諸惡業,死後墮入惡道,終受地獄之苦。
地獄牆地皆熾熱,罪人在其中,被火燒身,受苦無量。
汝當自思,所樂既少,眾苦甚多,故莫求富貴自在。
唯有解脫方能消除眾苦。」
婆羅門聞已,合掌向比丘言:
「尊者明智觀察,善意為我除邪願,以巧方便示我正路。
善友當如此,導我入正道,示我善惡相,令我得解脫。」
《大莊嚴論經》摘釋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