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阿羅漢法師,具足辯才,善能問答,可隨順聽眾根機而說法,使眾人心意適悅,故人民日日皆來聽法,且聽受已,乃至少年皆不放逸。
城中有一中年婬女因而常歎息無人往來。
彼婬女之女時值盛年,端正聰慧,善知世論,明達女人諸藝。
女見母憂,即問:「何故如此憂苦?」
母言:「今城中人民悉樂聽法,無至我處者,遂至資財空匱。」
女聞已,自恃端正,即言:「我至彼會,能令彼會一切人悉隨我來。」
婬女便種種莊嚴,與諸侍從至寺。
時,彼阿羅漢法師為大眾次第說法。
婬女為擾動眾心,即入法堂。
其侍從散入眾人間,指婬女言:「此女端嚴可愛,汝等當觀,何須聽法?」
時,眾人聞已,便顧盼之,心遂不安。
法師專心說法不知其意,怪其所以,即語眾人:
「汝等何故心亂?
豈不知無常迅速,宜勤修善行。」
大眾聞已,即攝心聽法。
婬女復作姿態誘眾。
眾人見已,心還散亂。
法師見眾人騷動反常,便顧瞻大會,乃見婬女端正,令眾人忘失正念。
即入定觀察女意,知其來邪惑大眾,不為聽法。
便以神通令女膚肉墮落,露現白骨及內臟。
時,婬女被法師變其形已,身心俱困,即叉骨手歸向法師。
與會眾人見此骨女,咸生厭患。
女見其身被人所厭,即五體投地,言:
「我先前愚痴無識,不自量力,今願歸家。
我今始知釋子勢力奇特,變我妙姿美貌令見者厭患。
唯願垂憫,聽我誠心懺悔。」
時,法師知大眾皆生厭惡,便問婬女:「汝今欲如何作?」
女曰:
「願離舍不。
大頭仙舍不變藍婆天女為馬十二年。
汝今作舍不變我作塜屍。
願自在大德憫我,去除此變。」
法師即微笑言:
「善女但起,我無瞋心,剃頭著袈裟者終無舍不法。
瞋恚者始作舍不,我已滅瞋恚,斷除無明。
我欲救眾生,豈會作舍不?
此身乃由薄皮包覆骨臟,外施脂粉,遂迷惑愚人之目。
我只是以神力,開汝不淨皮囊而已。」
說已即攝神通,女便回復本形。
爾時,法師語大眾言:
「汝等宜勤修善。
顛倒之欲想有若被風吹起之塵埃,當正觀離欲方面以洗欲塵。
汝等處於有欲或離欲之狀態尚未確定,善觀者可得解脫,貪惑者即增其欲。
故應精修離欲之想,方能獲得禪定之樂。」
《大莊嚴論經》摘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