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僧杯度的故事。】

 

杯度,不知其名,初在冀州見之,不修細行,神力卓越,世莫測其由來。

孟津河,以木杯置於水面,憑之渡河,不藉風、槳,輕快如飛,俄而至岸。

因常乘木杯渡水,因而為名。

 

杯度達京時,貌如四十許。

衣著繿縷,幾不蔽身,言語、出沒、喜怒皆不定。

或嚴寒叩冰而灑浴,或著屐上床,或徒行入市。

唯背一蘆葦圌器,更無餘物。

延賢寺 法意處,法意以別房待之。

 

後,杯度至江邊,向船夫告渡,然不肯載之。

杯度復累足於杯中,顧盼吟詠,杯自流渡,直達北岸。

 

廣陵,遇村舍有家行八關齋,原不相識。

杯度乃置蘆圌於中庭,直入齋堂而坐,眾以其形陋,無恭敬心。

有一童窺其圌中,見四小兒皆長數寸,面目端正,衣裳鮮潔。

見蘆圌當道,欲移置牆邊,數人舉不動;杯度食竟,提之而去,笑曰:「四天王。」

追覓之,不知所在。

後三日,乃見杯度在西界樹下坐。

跪拜請還,常日供養。

 

杯度不甚持齋,飲酒,噉肉,乃至五辛、魚鱠,皆與俗不異。

百姓奉上,或受,或不受。

 

沛國 劉興伯兗州刺史,遣使邀之,杯度負圌而來。

興伯使人舉視,十餘人不勝。

興伯自看,唯見一破袈裟及一木杯。

 

杯度後還家復三十餘日。

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,中時辦妥。

即經營之,然至中未成。

杯度云暫出,而至夜未返。

時,合境皆聞異香,眾咸疑怪。

處處尋覓杯度,乃在北巖下見破袈裟鋪於地,杯度臥之而死。

頭前腳後皆生蓮華,華極鮮香,一夕而萎。

邑人乃共殯葬之。

後數日,有人從北來云:見杯度負蘆圌行往彭城

眾人共開棺驗之,唯見靴履。

 

杯度彭城,遇居士黃欣

黃欣深信佛法,見杯度即拜請還家。

其家至貧,但有麥飯而已,杯度甘之怡然。

 

住半年,杯度忽語黃欣云:「可覓蘆圌三十六枚,吾須用之。」

答云:「此時約有十枚,然貧無力買,恐不盡辦。」

杯度曰:「汝但檢覓,宅中應有。」

黃欣即窮檢,果得三十六枚,列之庭中。

時,雖有其數,亦多破敗;然,待黃欣依次詳視,又皆成新品。

 

杯度先密封之,再語黃欣令開視。

乃見錢帛皆滿,共約百萬。

有人謂是杯度分身他土,所得嚫施,迴以施黃欣

黃欣受之,皆用作功德。

 

經一年許,杯度辭行,黃欣為辦糧食。

明晨,見糧食具存,而不知杯度所在。

 

經一月許,杯度復至京。

時有居士朱文殊者,少即奉法,杯度多至其家。

文殊杯度云:「弟子捨身,若淪於苦處,願見救濟;若在好處,願為法侶。」

杯度不答。

文殊喜曰:「依佛法,默然,表已聽許矣!」

 

後,杯度東遊吳郡

路見釣魚,即往乞魚。

其人施一敗者。

杯度手弄反覆,還投水中,魚活游而去。

 

見人網魚,也從乞魚,其人瞋罵不予。

杯度乃取兩石子擲水中。

俄而,有兩水牛相鬥於其人網中。

網既碎敗,不復見牛,杯度亦隱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摘釋)

(2/2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僧傳 杯度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