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時,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

有一婆羅門名師質,家富無子。

後,至佛所,稽首而白佛言:「我之相命,當有兒否?」

佛曰:「汝當有兒,福德具足,長大將樂出家。」

婆羅門聞已,歡喜而言:「但使有兒,學道何苦?」

即請佛及比丘僧明日至其舍食,世尊默然許之。

 

明日時到,佛與眾僧至其家,婆羅門夫婦同心敬奉飲食。

食竟,佛及眾僧還歸,路經一澤,水甚清美。

佛與比丘僧便於此休息,諸比丘各各洗缽。

有一獼猴來向阿難索缽。

阿難恐破,不欲予之。

佛告阿難:「速予,勿憂。」阿難奉教便予。

 

獼猴得缽,持至蜜樹,盛滿缽蜜來奉佛。

佛曰:「去除不淨。」

獼猴即拾去蜂蟲,極令潔淨。

佛言:「以水和之。」

獼猴即如語和水奉佛。

佛受已,分僧共飲,皆悉周遍。

獼猴歡喜,騰躍起舞,墮大坑中,即便命終,魂識受胎於師質家。

時,師質婦便覺有孕。

 

日月足,生一男,貌端正,世之少。

當生之時,家內器物自然滿蜜,師質夫婦喜不自勝,請諸相師占其吉凶。

相師占訖告言:「此兒有德,甚善無比。」

因而取名摩頭羅瑟質,意為蜜勝。

 

後,兒長大,求索出家,父母戀惜,不肯放之。

兒白父母:「若必遮止,不從我願,當取命終,不能處俗。」

父母議言:「昔日佛已預記出家,今若固留,或真取死,就當聽之。」

即告兒言:「隨汝所志。」

兒大欣喜,即至佛所稽首作禮,求索出家。

佛言:「善來比丘!」便成沙門。

佛為說四諦法種種諸理,即得阿羅漢。

每與諸比丘人間遊化,若渴乏時,擲缽空中,自然滿蜜,眾人共飲,咸蒙充足。

 

是時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摩頭羅瑟質積何功德,出家未久便得阿羅漢,意有所須便隨意而得?」

佛即告阿難往日受師質請事。

佛語阿難:「彼獼猴者,今摩頭羅瑟質是。由其見佛歡喜施蜜,得生彼家,姿貌端正,出家學道,速成無漏。」

阿難白佛言:「復有何緣,生獼猴中?」

佛告阿難

「往昔,迦葉佛時,有年少比丘見一沙門跳過渠水,即言:『彼人飄疾好似獼猴。』

 沙門聞已便問:『汝識我否?』

 答:『汝是迦葉佛時沙門,何以不識?』

 沙門言:『汝莫呼我假名沙門,沙門諸果,我悉已具。』

 年少比丘聞已,身毛皆豎,即五體投地,求哀懺悔。

 由悔過故,不墮地獄。然以猴形詆毀阿羅漢,故五百世作獼猴。

 由前出家持禁戒故,今得見我,沐浴清化,得盡諸苦。」

佛告阿難:「爾時年少比丘,今摩頭羅瑟質是。」

 

爾時,阿難及大眾聞佛所說,悲喜交懷,咸作是語:「身、口、意業不可不護。此比丘因不能護口,獲報如是。」

《賢愚經》摘釋

arrow
arrow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