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高僧道安的故事。】

 

釋道安,俗姓常山 扶柳人,家世英儒。

 

道安早失覆蔭,為外兄氏所養。

年七歲讀書,再覽能誦,鄉鄰嗟異。

 

年十二出家,神智聰敏;然形貌甚陋,不為師之所重;驅役田舍,至於三年。

道安執勤就勞,曾無怨色。篤性精進,齋戒無闕。

 

數歲之後,道安方啟師求經;師與《辯意經》一卷,可五千言。

道安齎經入田,因息尋覽。暮歸,以經還師,復求餘經。

師曰:「昨經未讀,今復求耶?」

答曰:「即已暗誦。」

師雖異之而未信,復與《成具光明經》一卷,減一萬言。

道安齎之如初,暮復還師。

師執經劾覆之,不差一字。師大驚,嗟而異之。

 

後為受具戒,恣其遊學。

道安,入中寺,遇佛圖澄

見而嗟歎,與語終日。

眾見形貌不稱,咸共輕怪。

曰:「此人遠識,非爾儔也。」

道安因而事為師。

 

講,道安覆述,眾未之愜,咸言:「須待後次,當詰難以殺崑崙子。」

後,道安更覆講,疑難鋒起;道安挫銳解紛,行有餘力。

時人語曰:「漆道人驚四鄰。」

 

時學者多守聞見。

道安乃歎曰:「宗匠雖邈,玄旨可尋,應窮究幽,遠探微奧。令無生之理宣揚季末,使流遁之徒歸向有本。」

於是遊方問道,備訪經律。

 

道安因避難,潛於濩澤

太陽 竺法濟并州 支曇講《陰持入經》。道安後從之受業。

 

頃之,道安與同學竺法汰俱憩飛龍山

沙門僧先道護已在彼山,相見欣然。乃共披文屬思,妙出神情。

 

道安後於太行恒山創立寺塔,改服從化者中分北。

 

武邑太守盧歆道安清秀,使沙門敏見苦邀之。

道安辭不獲免,乃受請開講。

名實既符,道俗欣慕。

 

道安至年四十五,住受都寺,徒眾數百,常宣法化。

 

石虎死,彭城王 石遵嗣立,遣中使竺昌蒲道安華林園,廣修房舍。

 

後,道安氏將末,國運將危,乃西適牽口山

 

冉閔之亂,人情蕭素,道安乃謂其眾曰:「今,天災旱蝗,寇賊縱橫,聚則不立,散則不可。」

遂復率眾入王屋 女休山

 

頃之,復渡河依陸渾山,木食修學。

 

俄而慕容俊逼近陸渾道安遂南投襄陽

行至新野,謂徒眾曰:「今遭凶年,不依國主,則法事難立。又教化之體,宜令廣布。」

咸曰:「隨法師教。」

乃令曰:「法汰楊州,彼多君子,好尚風流。法和,山水可以修閑。」

 

道安與弟子慧遠等四百餘人渡河夜行。

值雷雨,乘電光而進。

前行,得人家。

見門裏有二馬㭿,㭿間懸一馬篼,可容一斛。道安便呼:「林百升。」

主人驚出,果姓,名百升。謂是神人,厚相接待。

既而,弟子問何以知其姓字。

道安曰:「兩木為林,篼容百升也。」

 

既達襄陽,復宣佛法。

 

(2/3) (3/3)

arrow
arrow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