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行麤施,不信施、不故施、不自手施、不自往施、不思惟施、不由信施、不觀業果報施者,當觀如是受報:心不欲得好家,不欲得好乘,不欲得好衣被,不欲得好飲食,不欲得好五欲功德。所以者何?以不至心故行施也。

《中阿含經》

 

若行妙施,不信施、不故施、不自手施、不自往施、不思惟施、不由信施、不觀業果報施者,當觀如是受報:心不欲得好家,不欲得好乘,不欲得好衣被,不欲得好飲食,不欲得好五欲功德。所以者何?以不至心故行施也。

《中阿含經》

 

* * * * *

為非妙施者,彼不信施、亦不時施、不自手施、亦不就往而施、不知、不有信、亦不知有報而行施,當知有如是報:意亦不在妙有屋舍,意亦不在諸妙物,意亦不在衣被,亦不在妙食,意亦不在妙五樂婬。何以故?此居士,行非施報故。

《須達經》

 

此居士行妙施,不信施與、不隨時與、不自以手施與、不往而施、亦不知、亦不信、亦不知有因緣行果報而行施與,當知彼受如是報:意亦不在妙家業,意亦不在好衣,意亦不在好食,意亦不在妙五樂婬。何以故?居士,此非施故。

《須達經》

 

* * * * *

若布施之時,若好若醜、若多若少,然不用心意、復不發願、復無信心,由此行報,所生之處不得好食,意不貪樂,意亦復不樂著於好衣裳,亦復不樂著好田業,心亦不著五欲之中,正使有僕從奴婢亦復不受其教。所以然者,正由其中不用心故,故受其報。

《增壹阿含經》

---------------

試釋:

 

類似經文有三種翻譯。前二,將施物之好或不好分開,第三,則合譯。大意是:

所布施的物品不論是精緻或粗糙皆有其果報,但若布施時,

 非誠意而施、

 非適當時間而施、

 非親手施、

 非親往施、

 無信心而施、

 不專心而施、

 不知因果而施,

那就好像是希望所得的果報是

 不好的房舍、

 不好的車輛、

 不好的衣服被褥、

 不好的飲食、

 不好的享受

一樣。

 

下為發心相反的狀況,類推之。

---------------

若行麤施,信施、故施、自手施、自往施、思惟施、由信施、觀業果報施者,當觀如是受報:心欲得好家,欲得好乘,欲得好衣被,欲得好飲食,欲得好五欲功德。所以者何?以其至心故行施也。

《中阿含經》

 

若行妙施,信施、故施、自手施、自往施、思惟施、由信施、觀業果報施者,當觀如是受報:心欲得好家,欲得好乘,欲得好衣被,欲得好飲食,欲得好五欲功德。所以者何?以其至心故行施也。

《中阿含經》

 

* * * * *

行非施者,當有信、隨時施、自手施、往而施、有知、有信、知有報因緣已而施與,當知彼有此報:意便在妙家業報,極妙諸具,極妙衣,有極妙食,意作妙五樂婬。何以故?此居士,當知彼有施。

 

妙好施者,信樂施、隨時施、自手施、往而施與、有知、有信、知有行果報而行施與,當知彼如是得報:意在妙家業,至妙五樂婬,意在食。何以故?此居士,當如是隨時施報。

《須達經》

 

* * * * *

布施之時,若好若醜、若多若少,當至誠用心,勿有增損,廢後世橋梁。彼若所生之處,飲食自然,七財具足,心恒樂五欲之中,正使有奴婢使人恒受其教。所以然者,由於中發歡喜心故。

《增壹阿含經》

arrow
arrow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