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高僧法顯的故事。】

 

釋法顯,俗姓平陽 武陽人。

有三兄並髫齔而亡,父恐禍及,三歲便度為沙彌。

 

居家數年,病篤欲死送還寺兩宿便癒,不肯復歸。

其母欲見不能得,後為立小屋於門外,以擬去來。

 

十歲遭父憂,叔父以其母寡獨不立,還俗

曰:「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;正欲遠塵離俗,故入道耳。」

叔父善其言,乃止。

頃之母喪,至性過人。

葬事畢,仍即還寺。

 

嘗與同學數十人於田中刈稻。

時有飢賊欲奪其穀,諸沙彌悉奔走。

獨留語賊曰:「若欲須穀,隨意所取。但君等昔不布施,故致飢貧;今復奪人,恐來世彌甚!貧道預為君憂耳。」

言訖即還,賊竟棄穀而去。眾僧數百人莫不歎服。

 

* * * * *

及受大戒,志行明敏,儀軌整肅。

常慨經律違缺,誓志尋求。

隆安三年,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,發自長安

西渡流沙,上無飛鳥,下無走獸。

四顧茫茫,莫測所之。

唯視日,以准東西;望人骨,以標行路耳。

任緣委命,直過險難。

 

有頃至葱嶺

嶺冬夏積雪,風雨沙礫;山路艱危,壁立千仞。

昔有人鑿石通路,傍施梯道,凡度七百餘所。

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,皆張騫甘父所不至也。

 

次度小雪山,遇寒風暴起。

慧景噤戰不能前,語曰:「吾其死矣!卿可前去,勿得俱殞。」言絕而卒。

撫之泣曰:「本圖不果命也,奈何復自力孤行。」遂過山險。

凡所經歷,三十餘國。

 

* * * * *

將至天竺,去王舍城三十餘里有一寺,逼冥過之。

明旦欲詣耆闍崛山

寺僧諫曰:「路甚艱阻,且多黑獅子,亟經噉人,何由可至?」

曰:「遠涉數萬,誓到靈鷲。身命不期,出息非保。豈可使積年之誠,既至而廢耶?雖有險難,吾不懼也。」

眾莫能止,乃遣兩僧送之。

既至山,日將曛夕,遂欲停宿。

兩僧危懼,捨之而還。

獨留山中,燒香禮拜,翹感舊跡,如睹聖儀。

至夜,有三黑獅子來蹲前,舐唇搖尾。

誦經不輟,一心念佛。

獅子乃低頭下尾,伏足前。

以手摩之曰:「若欲相害,待我誦竟。若見試者,可便退矣。」

獅子良久乃去。

 

* * * * *

明晨還返,路窮幽梗,僅一徑通行。

未行里餘,忽逢一道人,年約九十,容服粗素,而神氣俊遠。

雖覺其韻高,而不悟是神人。

後又逢一少僧,問曰:「向耆年是誰耶?」

答云:「頭陀迦葉大弟子也。」

方大惋恨,更追至山所。

有橫石塞室口,遂不得入,流涕而去。

 

* * * * *

進至迦施國

國有白耳龍,每與眾僧約,令國內豐熟,皆有信效。

沙門為起龍舍,並設福食。

每至夏坐訖,龍輒化作一小蛇,兩耳悉白。

眾咸識是龍,以銅盂盛酪,置龍於中;從上座至下,行遍乃化。

去年輒一出,亦親見。

 

* * * * *

後至中天竺,於南天王寺得《摩訶僧祇律》。又得《薩婆多律抄》、《雜阿毘曇心綖經》、《方等泥洹經》等。

 

留三年學語。

經像寄附商客,到師子國

同旅十餘,或留或亡,顧影唯己,常懷悲慨。

忽於玉像前,見商人以地一白團絹扇供養,不覺悽然下淚。

 

停二年,復得《彌沙塞律》、《長阿含》、《雜阿含》及《雜藏》,皆土所無。

 

* * * * *

既而,附商人大舶,循海而還,舶有二百許人。

中值暴風水入,眾皆惶懅,取雜物棄之。

恐棄其經像,唯一心念觀世音,及歸命土眾僧。

舶任風而去,得無傷壞。

經十餘日,達耶婆提國

 

停五月,復隨他商,東適廣州

舉帆二十餘日,夜忽大風,合舶震懼。

眾咸議曰:「坐載此沙門,使我等狼狽;不可以一人故,令一眾俱亡。」共欲推入海。

法顯檀越厲聲呵商人曰:「汝若下此沙門,亦應下我,不爾便當見殺。地帝王奉佛敬僧,我至彼告王,必當罪汝。」

商人相視失色,僶俛而止。

 

* * * * *

既水盡糧竭,唯任風隨流。

忽至岸,見藜藋菜,知是地,但未測何方。

即乘船上岸尋村,見獵者二人。

問:「此是何地耶?」

獵人曰:「此是青州 長廣郡 牢山南岸。」(註:今山東青島嶗山)

獵人還,以告太守李嶷

素敬信,忽聞沙門遠至,躬自迎勞,持經像隨還。

頃之,欲南歸,青州刺史請留過冬。

曰:「貧道投身於不反之地,志在弘通。所期未果,不得久停。」

遂南造京師,就外國禪師佛馱跋陀羅道場寺

譯出《摩訶僧祇律》、《方等泥洹經》、《雜阿毘曇心》,垂百餘萬言。

其餘經律未譯。

 

荊州,卒於辛寺,春秋八十有六,眾咸慟惜。

 

(南朝梁 慧皎《高僧傳》略釋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僧傳 法顯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_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